棕颈歌百灵(英文名:Rufous-naped Lark,学名:Mirafra africana),是雀形目百灵科歌百灵属的鸟类。分布广泛的百灵科鸟类,体型较大,羽色多变,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红褐色的双翼和短冠。常见于非洲的开放草地、稀树草原及农田,拥有独特的鸣唱和展示行为。
外形特征:棕颈歌百灵的头部具有短而竖立的冠羽,喙尖细呈圆锥状,上体羽毛棕色,中央黑色边缘浅黄色,下体胸部羽毛与上体相似,腹部以下浅黄色。眼上方有浅黄色眉纹,尾部短小,腿较长。鼻孔被羽遮盖,翅膀尖长,尾短于翅,跗跖后缘钝,后爪长而直。成年鸟平均重40至55克,雌雄外观相似,但雄鸟略大。幼鸟上体有更深的颜色和苍白的羽缘,胸斑有时形成深色的胸部斑块。
鸣叫特征:雄鸟会发出清晰而变化的三到五音节的哨声,如'tseep-tseeoo'或'teeoo-teewee',并伴有翼颤声。偶尔会发出更复杂的歌曲,可能包含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
生活习性:生活在南部非洲的干旱台地及高原草地,常在地面活动,或振翼作波状飞行。它会在地面、飞行中或空中振翼同时缓慢垂直下降时鸣唱。善于奔跑,能迅速躲藏在草丛中。秋冬季结大群活动,以昆虫和种子为主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11月至2月和4月至8月,雄鸟在空中鸣唱或拍打翅膀求偶。巢建在地面凹处或草丛中,由杂草构成,通常有草遮掩。每次产卵2至3枚,卵白或淡黄色,具褐色细斑,孵化期约15天。
区别辨识:与红翅歌百灵相比,棕颈歌百灵体型较小,结构更紧凑,尾部更短,颈部无黑色斑点。不同亚种在羽色上有显著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包括津巴布韦、加蓬、斯威士兰等地。在南部非洲较为常见,向北分布逐渐变得零散。
其他:具有广泛的地理变异,某些亚种可能代表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颈歌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