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攀雀(英文名:Grey Penduline Tit,学名:Anthoscopus caroli),是雀形目攀雀科非洲攀雀属的小型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和南部。体长8至9厘米,体重仅约6.5克,是非洲最小的鸟类之一,与近亲南攀雀和灰攀雀以及拟雀莺体型相近。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精致的巢穴构造使其成为研究对象。
外形特征:非洲攀雀是一种小巧、不起眼的灰色小鸟,拥有尖锐的小喙。羽毛颜色在地理上有所变化,从接近白色的下部到深色的沙黄色。头部前额和眉纹淡黄白色,带有暗色斑点,眼后有一条暗色线延伸至耳羽上方;冠部和背部呈淡灰色,有时带有橄榄色;尾巴和翅膀为暗灰色,边缘有灰黄色;下巴和喉咙白色,胸部淡黄色,腹部至尾下覆羽转为更深的橙黄色。虹膜棕色或黑色,喙黑色,腿脚为石板灰色或黑色。
鸣叫特征:最常见的是高音调的‘tsu-tsu-tsii’三连音,歌曲是一系列重复3-4次的短语,由延长的上升音符组成,通常由2-4个短音符预示。此外,还有其他叫声,包括嗡嗡的‘jaa’声和细薄的‘jip’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林地环境,偏好湿度较高、更繁茂的开阔林地。在肯尼亚,倾向于中到高降雨量的区域,一般位于中央和西部高地的东坡1000-2200米之间。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会吃小果实,探食高山芦荟花中的花蜜;巢中雏鸟主要喂食昆虫幼虫,尤其是毛虫和甲虫幼虫。在树冠中活跃觅食,会飞越树木,倒挂于叶丛和花头中寻找食物,也会下降至地面觅食。常以2至7只的小群体形式觅食,保持密切联系,与多种小型鸟类组成的混合群活动。
生长繁殖:主要在雨季繁殖,筑巢由两性共同完成,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几乎是一个梨形袋子,由蜘蛛网和柔软的植物材料编织而成,极其坚固,有一个自我关闭的短管状入口,下方隐藏着巢室入口。巢通常悬挂在树枝末端的分叉处,离地1-10米高。每窝产卵3-6枚,孵化期大约15天,雏鸟由两性共同喂养,出巢期为22-28天。
区别辨识:与灰攀雀相比,下部更浅,上部更棕;与Southern penduline-tit相比,缺乏黑色面部标记。不同亚种在羽毛颜色的强度和色调上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多个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中得到保护,如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总体上,非洲攀雀的种群被认为稳定。
地理分布:分布在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斯威士兰、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干燥森林、干燥灌木草原和湿润灌木草原。
其他:非洲攀雀的种族A. c. sylviella,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部分地区发现,有时被视为独立物种,即腹白非洲攀雀。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攀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