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鹱(英文名:Short-tailed Shearwater,学名:Ardenna tenuirostris),是鹱形目鹱科Ardenna的鸟类。俗名: 细嘴鹱,是南太平洋澳大利亚水域最为丰富的海鸟之一,其幼鸟在澳大利亚被称为muttonbird。体型中等,暗褐色,翅膀窄长,飞行迅速,拍打翅膀节奏快。繁殖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岛屿和塔斯马尼亚,冬季迁徙至北太平洋。
外形特征:成鸟头部至眼下方深烟灰棕色或深烟灰黑色,背部颜色略淡,翼下羽毛颜色多变,通常不如灰鹱那样带有明显的银白色光泽,翼下边缘狭窄,颜色较暗,翼根部和翼覆羽部分呈棕褐色,有些个体翼下颜色近乎单一的棕褐色。喙角质棕色至暗灰色,腿和脚肉粉色至暗灰棕色,带有一些暗色调。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但雄鸟平均体型较大,尤其是喙深度和头部长度。
鸣叫特征:在繁殖地较为嘈杂,主要叫声来自地面,而非飞行中,叫声为呼气和吸气的混合音,表现为“ee-ee-a-aa”,雄鸟的声音可能略高于雌鸟。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洋环境,繁殖于沿海岛屿,偏好草地区域,偶尔在悬崖或裸露地面筑巢。迁徙时跨越赤道,游荡范围广泛,包括南极水域。以深潜捕食为主,追逐猎物潜入水中,最深可达70米。食物包括鱼、甲壳类和头足类,会跟随船只和鲸类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始于10月,成鸟9月中旬返回繁殖地,筑巢于地洞中,每巢一卵,孵化期约53天,雏鸟出生后由双亲喂养,约两个月后自行离开巢穴。
区别辨识:与灰鹱相似,但体型略小,翼尖更弯曲,翼下颜色更单一,头部对比不明显,喙和脚颜色较浅。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和巴斯海峡的岛屿;非繁殖季节分布至北太平洋,包括日本、阿留申群岛、白令海等。
其他:历史上,短尾鹱幼鸟被商业捕获用于食物、油脂和羽毛,尽管目前捕获量已受到管制,但仍对种群构成威胁。此外,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死亡也是其面临的挑战。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短尾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