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辉卷尾

Spangled Drongo Dicrurus bracteatus

蓝点辉卷尾(英文名:Spangled Drongo,学名:Dicrurus bracteatus),是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拥有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羽毛和长而叉状的尾巴。分布于澳新界的印尼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俾斯麦群岛以及所罗门群岛。其独特的外观和广泛分布使其成为该地区的显著物种。

外形特征:成年蓝点辉卷尾体长30-32厘米,平均体重88克(雄鸟)和28-30厘米,平均体重76克(雌鸟)。羽毛整体呈黑色,冠部、翼盖和上尾覆羽有金属绿色光泽,背部绒毛状,喉部和上胸羽毛尖端有金属光泽形成明显的椭圆或尖状斑点。雄鸟和雌鸟相似,雄鸟略大。幼鸟颜色较暗,缺乏光泽,下体羽毛有白色尖端,形成斑点状外观。成年鸟有明亮的红色眼睛,幼鸟的眼睛为深色。

鸣叫特征:蓝点辉卷尾发出响亮、刺耳的叫声,常模仿其他物种如肉食性鸟类和翠鸟的声音。

生活习性:生活在多种热带森林环境中,包括雨林、季风林、河岸林、红树林、桉树(Tectona)种植园、高大的次生林和森林边缘,也会出现在村庄和城市花园中。在澳大利亚,常见于葡萄林、雨林与开阔桉树林的生态交错带,以及湿润或干燥的硬叶林。在低地和丘陵地带活动,主要在600米以下,局部可达1450米。日间活动,从树到树或在森林上空25-40米处飞翔。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澳大利亚为9月至次年5月,偶尔从7月开始,筑巢期主要在10月至次年1月。巢由两性共同建造,位于孤立树木的高处,通常在桉树的水平枝叉中,距地面4-18米。每次产卵2-5枚,孵化期约为19天,双亲共同喂养雏鸟,离巢期约3周,幼鸟会随父母生活长达50天。

区别辨识:蓝点辉卷尾与金属星椋鸟的区别在于后者喙部更细,尾部渐尖。此外,蓝点辉卷尾的不同亚种在大小、光泽度和尾部形状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在澳新界,具体包括印尼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俾斯麦群岛以及所罗门群岛。

其他:蓝点辉卷尾是澳大利亚唯一能找到的卷尾科鸟类,它们在春季晚期抵达昆士兰并在孤立的高树上繁殖,每年生产三至五个后代。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蓝点辉卷尾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