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眼绿莺雀(英文名:Grey-eyed Greenlet,学名:Hylophilus amaurocephalus),是雀形目莺雀科绿莺雀属的鸟类。小型绿色的类似鸫的鸟类。其特征为拥有灰褐色的额顶和头顶,灰白色的耳羽和眼周斑点,以及明显的灰色眉纹。背部为暗灰棕色,逐渐变为带有绿色调的背部、肩部和臀部。上翼覆羽和初级飞羽呈暗灰黑色,外侧羽缘带绿色,使得闭合的翅膀呈现出绿色外观。尾巴的中央羽毛为灰绿色,外侧边缘更亮。下体颜色从淡白色下巴至灰褐色的胸部、腹部和臀部,两胁带黄色。虹膜呈浅灰色或中灰色。喙上部为灰色,下部为灰棕色。腿色深灰色。雄雌相似。幼鸟的虹膜为棕色。广泛分布在巴西东北部至西南部,以及玻利维亚北部。
外形特征:灰眼绿莺雀体型小,长度约12.5-13厘米。头部特征显著,额顶和头顶为灰褐色,耳羽和眼周斑点为灰白相间,眉纹灰白分明。背部颜色自上而下由暗灰棕色渐变为带有绿色调,肩部和臀部尤为明显。上翼覆羽和飞羽为暗灰黑色,外侧边缘带绿色光泽,使闭合的翅膀呈现绿色。尾羽灰绿色,外侧边缘色泽更为亮丽。下体颜色变化多样,从下巴的淡白色至胸腹部的灰褐色,两胁带有黄色调。虹膜颜色独特,为浅灰色或中灰色。喙的颜色上部为灰色,下部为灰棕色。腿部颜色为深灰色。性别之间外观相似,但幼鸟虹膜为棕色。
鸣叫特征:灰眼绿莺雀的鸣叫声为缓慢重复的‘tchui-tchui-tchui’,歌唱时发出多个音节连续重复的‘tooweeder, tooweeder…’,与的鸣声相比更加复杂,音节结尾音调降低。雌鸟也可能鸣唱,发出不同的歌曲‘dec-terwee-ter-tee-bit’,音符有调节,有时与雄鸟的鸣叫形成二重奏。
生活习性:灰眼绿莺雀栖息于Caatinga林地、森林边缘、灌木丛和灌木牧场,观察到它以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主食,同时也会食用大量植物物质,包括Struthanthus concinnus的果实。曾观察到它从蜘蛛网中取食蜘蛛,并用一只脚固定住猎物进行肢解。觅食高度一般在地面以上1-10米。秋季时,有时会以3-4个个体的小群体活动,可能是家庭群,也以成对出现,伴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经常出现在混合物种的鸟群中。
生长繁殖:筑巢活动最早在1月1日被观察到,1月21日在不同地点发现了刚离巢的幼鸟。已知的一个巢穴是由绿色苔藓和白色植物绒毛构成的薄杯状结构,悬挂在密集藤蔓的叉枝上,位于小树4.5米的高度。关于繁殖的其他信息目前尚未可知。
区别辨识:灰眼绿莺雀与棕顶绿莺雀相似,但区别在于灰眼绿莺雀的眼睛为灰色而非深色。此外,其鸣声更为复杂,音节结尾音调较低。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灰眼绿莺雀分布于南美洲巴西东部至西南部,以及玻利维亚北部。具体分布包括巴西的Piauí、Ceará、Bahia、Minas Gerais至São Paulo,以及Mato Grosso do Sul和Bolivia的Beni。
其他:灰眼绿莺雀在适应能力方面较强,能在大量被改造的生境中生存,包括再生牧场和不规律烧毁的林地,这比更为显著。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眼绿莺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