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莺雀(英文名:Red-eyed Vireo,学名:Vireo olivaceus),是雀形目莺雀科绿鹃属的鸟类。特征为橄榄绿色上体、白色下体,具有独特的红眼睛和灰色头冠,边缘有黑色线条。红眼莺雀以连续不断的歌唱而闻名,尤其是在夏季的午后。在成熟的落叶林中繁殖,冬季迁徙至南美洲。
外形特征:成年红眼莺雀体长约12-13厘米,体重12-26克。头部呈现灰蓝至蓝灰色,与橄榄绿色的背部形成对比,有明显的白色眉纹。头顶两侧的边缘与眉纹上方形成黑色线状边界,从鼻孔延伸至眼后逐渐模糊。耳羽和颈部侧面为淡橄榄灰色,比背部颜色更浅且偏灰。下体白色,新鲜时带有淡黄色调。红眼莺雀的眼睛为鲜亮的红色至深红色,少数个体可能呈棕色。翼式、翼长、尾长和喙长是识别的重要特征,第十初级飞羽(p10)退化或极短(3-9毫米短于最长的初级覆羽),p5比p9短4-8毫米。
鸣叫特征:红眼莺雀以其持续不断的歌唱著称,歌曲由一系列滑音组成,通常以降调或升调结束,随后是停顿,仿佛鸟儿在提问然后回答,循环往复。一天中,它们能够发出超过20,000首歌,是鸟类界中最勤奋的歌手之一。
生活习性:红眼莺雀偏好在开阔的森林地带繁殖,如加拿大和美国东部及西北部的成熟落叶林。它们迁徙到南美洲过冬,几乎可以在任何林木覆盖的生境中找到它们的身影。红眼莺雀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喜爱毛虫和蚜虫,有时会悬停捕食。在热带地区,它们常参与混合物种的觅食群,通常在树冠较高处活动。在迁徙前和冬季,它们会食用浆果。
生长繁殖:红眼莺雀在繁殖季节于树叉中建造杯状巢,主要由雌鸟承担筑巢、孵卵和照料幼鸟的责任。它们的巢可能受到牛鹂(如褐头牛鹂和紫辉牛鹂)的寄生,导致幼鸟被替代。红眼莺雀也可能受到Haemoproteus和trypanosoma等寄生虫的影响。
区别辨识:与红眼莺雀外观相似的有黄绿莺雀、南美红眼莺雀、黑髭莺雀和尤卡莺雀。通过下体颜色、翼斑、头部图案、喙色和声音的不同,可以区分这些种类。南美红眼莺雀的下体更明亮的黄色,虹膜颜色为棕红色而非鲜红色。黑髭莺雀有特征性的黑色颊纹和较大的喙,上体颜色较暗,下体颜色变化较大,从淡黄色到缓冲色。费城莺雀和歌莺雀也有类似红眼莺雀的羽色模式,但缺乏黑色边框的眉纹,头部图案更简单。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红眼莺雀在繁殖季节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国中东部,非繁殖季节迁徙至南美中部。在北美,它们遍布加拿大和美国的中东部地区;冬季,它们迁徙至南美,主要在亚马逊盆地东侧的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过冬。
其他:红眼莺雀是北美最常见和最广泛的繁殖鸣禽之一,其连续的歌唱声在整个白天都可听到。它们在迁徙期间可能访问加利福尼亚州和其他西部州份,也是欧洲最常见的北美鸣禽迷鸟之一,主要在爱尔兰和英国被记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眼莺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