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伯劳

Isabelline Shrike Lanius isabellinus

荒漠伯劳(英文名:Isabelline Shrike,学名:Lanius isabellinus),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直译: 灰黄伯劳或达乌里伯劳,源自其灰黄色的羽色。这种小型沙色伯劳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自里海至中国北部与中部,冬季迁徙至非洲东部与阿拉伯半岛。繁殖于干旱灌木丛地带,常在河流谷地的柽柳丛或干燥草原的灌木丛中筑巢。

外形特征:雄性荒漠伯劳头部呈灰色,额部带沙黄色,具有黑色面罩,对比鲜明的浅色下体与亮肉桂色尾巴。雌鸟相似,但面罩更淡,上体偏灰色,侧翼有轻微条纹。两性均具浅色下体。幼鸟灰色棕色,上体有细黑斑点,下体奶油色,喉部及下体至尾下覆羽较单调。成年鸟与棕尾伯劳红背伯劳在外观上有细微区别,尤其是下体的条纹疏密程度。

鸣叫特征:鸣唱由多种口哨声、颤音及模仿组成;叫声尖锐,有时带鼻音。

生活习性:偏好半开放环境,如半沙漠地带边缘的农田、稀疏的金合欢或柽柳树丛附近。在东非,栖息于海拔约2400米以下的开阔地带,有散生灌木的干燥低地。觅食时需大量裸露土壤,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蟋蟀、蚱蜢,偶尔捕食小型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为4月至8月,通常单窝繁殖,但在中国有报道双窝繁殖。雄鸟通过响亮叫声与滑翔展示吸引伴侣,巢位由雄鸟选择。巢为深开杯状,置于灌木中,高1至2.5米。每窝产卵4至6枚,孵化期15至16天,雏鸟期约12至15天。

区别辨识:棕尾伯劳的区别在于:棕尾伯劳初级飞羽基部多具白斑(展翅时尤为明显),而棕尾伯劳初级飞羽基部无白斑。此外,两者初级飞羽长度差异不应作为判断依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中部,包括土耳其、巴基斯坦与中国西部。越冬于东北非及南亚,包括印度与巴基斯坦。

其他:过去曾被归类于棕尾伯劳红背伯劳的同一种,现已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荒漠伯劳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