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伯劳

Brown Shrike Lanius cristatus

红尾伯劳(英文名:Brown Shrike,学名:Lanius cristatus),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中型鸟类。俗名: 褐伯劳,拥有细长的黑色贯眼纹和红褐色的腰部与尾羽。在日本亚种中,羽色呈现温暖的砖红色,而在普通亚种中,头部和背部带有灰色。这种伯劳广泛分布于亚洲,从俄罗斯中部至东亚和日本,冬季迁徙至南亚、东南亚等地。红尾伯劳偏好开阔的林地和有树木、灌木丛的田野,也常出现在公园和园圃。

外形特征:红尾伯劳体长17-20厘米,体重雄鸟27-34克,雌鸟28-37克。具有较大的头部,雄鸟有从眼后至耳羽的黑色面罩,宽阔的白色眉纹;额部淡黄白色,头顶至颈项红褐色,上体略显暗锈色,但臀部和尾上覆羽更鲜亮;上翼深褐色,翼羽和内飞羽边缘呈白色;尾羽暗红褐色,外侧尾羽边缘和尖端较浅;喉部白色,下体呈白色带有淡红褐色,尾下覆羽淡褐色;虹膜棕色;喙和腿黑色或黑褐色。雌鸟与雄鸟非常相似,但眉纹乳白色,面部暗色面罩在眼区稍淡,侧胸和两胁有细暗色虫蚀纹;非繁殖季节喙通常较暗,带粉色基部。幼鸟面部面罩为棕色且范围较小,头顶和上体红褐色带厚重的铅灰色横斑,上翼棕色,翼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红褐色,尾羽如成鸟,喉部白色,脸颊和下体淡黄色带深色虫蚀纹,腹部至肛周部位通常纯色。

鸣叫特征:雄鸟重复的鸣唱声中常包含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最常听见的鸣叫声为干涩的“哧-哧-哧”声。

生活习性:红尾伯劳偏爱开阔的林地和有树木及灌木丛的开阔田野,也常见于公园和园圃中。它们的栖息地从海平面至低山,海拔可达1800米。它们是迁徙性鸟类,迁徙路线尚不清楚,但非繁殖地主要位于印度次大陆中部和南部,向东延伸至缅甸和马来半岛。

生长繁殖:红尾伯劳的繁殖期在5月至6月,筑巢活动由雌雄双方共同承担,巢由树枝、草梗、树皮纤维、干叶和苔藓构成,内部铺垫有毛发和细草。巢多置于树或高灌木中,距离地面6-9米,偶尔低至3米。每窝产卵3-8枚,孵化期为12-16天,主要由雌鸟孵化,雄鸟负责喂食。雏鸟的育雏期为13-16天,离巢后至少两周仍留在巢附近。

区别辨识:红尾伯劳雄鸟与红背伯劳雄鸟的主要区别在于尾羽:红背伯劳雄鸟尾羽侧缘白色,而红尾伯劳雄鸟尾羽侧缘非白色。红尾伯劳雌鸟或亚成鸟与红背伯劳雌鸟或亚成鸟的区别在于耳羽颜色:红尾伯劳雌鸟或亚成鸟耳羽黑色;红背伯劳雌鸟或亚成鸟耳羽棕色。红尾伯劳初级飞羽基部无白斑,而棕尾伯劳初级飞羽基部多具白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红尾伯劳繁殖于欧亚地区的俄罗斯中部、东部,蒙古,中国东部至日本。非繁殖季迁徙至印度至中国东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

其他:红尾伯劳在某些地区如日本的superciliosus亚种数量大幅下降,可能面临灭绝风险。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尾伯劳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