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岛圆尾鹱(英文名:Kermadec Petrel,学名:Pterodroma neglecta),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鸟类。其分布广泛,从澳大利亚东端的洛德豪岛到智利西部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都有它们的踪迹。羽毛颜色多样,从深色到浅色不一而足,但所有个体的翼尖都有一抹醒目的白色。克岛圆尾鹱主要以鱿鱼、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为食。
外形特征:克岛圆尾鹱的长度约为38厘米,体重介于315至590克之间。其翼展可达92厘米。头部和翅膀基部下方的羽毛呈银白色,翼上具有独特的白色羽轴,即使在恶劣条件下也能辨认。羽毛颜色变化极大,从黑色、灰色到白色均有,且存在多种过渡形态。最浅色的个体头部大多为白色,带有灰棕色冠至颈后,背部呈暗褐色,翅膀较暗,翼上的白色羽轴形成对比。下翼覆羽暗淡的棕褐色,翼下前缘有变化不定的白色,较大的覆羽更灰,大覆羽可能有苍白的银色基底,飞羽暗灰,露出的初级飞羽基部银白色。下体白色,颈部和上胸部有灰棕色斑点,尾下覆羽有棕色斑点,最外侧一对尾羽基部可能显白色。最深色的个体通体深烟熏色,下翼缺乏白色的前缘,但翅膀远端的两面显示出该物种典型的图案。眼睛深棕色,喙黑色,腿和脚基部粉红色,其余部分黑色,深色型可能全腿和脚黑色。雄雌相似,但雌鸟在大多数测量值上非常微小地小于雄鸟,除尾巴长度。幼鸟与成鸟相似。与棕头圆尾鹱和特岛圆尾鹱相似,但翼上的白色羽轴是鉴别特征。juana亚种平均稍大,而浅色型在此群体中似乎非常罕见。
鸣叫特征:克岛圆尾鹱发出独特的叫声,在飞行和地面时都会发出叫声,先是一声‘kek’,随后是持续约3秒的升调然后降调的‘keraaooouw’,最后是重复最多四次的‘wuk-oo-wuk-oo-wuk’。
生活习性:克岛圆尾鹱主要栖息于远离陆地的海洋环境中,仅在繁殖季节接近岛屿。它们在离岸岛屿的低悬崖或斜坡上有植被的地方筑巢。该物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太平洋海域,可能遍及大部分海域,至少达到南纬35度。在北太平洋主要出现在11月至1月,记录最北至北纬42度。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有两次记录,最近一次是在2000年6月。在新西兰大陆水域极为罕见,记录时间为3月至9月。澳大利亚的所有记录(1月至4月)来自新南威尔士州。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因地点而异,可能依赖于地理位置。在克马德克群岛,一些种群夏季繁殖,另一些冬季繁殖,最早在产卵前2.5个月到达繁殖地。在皮特凯恩群岛,多数鸟在当地的夏季(11月至6月)繁殖。在复活节岛,发现带有卵的巢穴在3月,幼鸟在8月。活动高峰期在傍晚至凌晨。形成松散的繁殖群落;在岩架、刮痕、洞穴或裂缝中筑巢,有时在开阔地带,用当地植被铺垫,巢间距可仅为2米。单个白色卵,平均尺寸为65毫米×46.4毫米或64.3毫米×46.6毫米。孵化期为50至52天,换班孵化时间约为18至19天。雏鸟毛色为烟灰色。预计离巢时间为110至130天,但成长速度和喂养频率未知。
区别辨识:与棕头圆尾鹱和特岛圆尾鹱相似,但翼上的白色羽轴是明显的鉴别特征。与几种其他物种也有相似之处,但翼上的白色羽轴是诊断性的。juana亚种平均体型略大,而浅色形态在此种群中似乎极为罕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澳大利亚被列为极危,只有两个极小的繁殖群位于洛德豪群岛和诺福克群岛。总数量之前估计为5000至10000对,但最近估计为50000对,个体数量为150000至200000只。
地理分布:繁殖于太平洋副热带海域,从洛德豪岛和诺福克群岛(澳大利亚远东),克马德克群岛(新西兰北岛东北),皮特凯恩群岛到复活节群岛(东波利尼西亚),以及胡安费尔南德斯、圣安布罗西奥和圣费利克斯群岛(智利远西)。非繁殖期分布至澳大利亚东部,北太平洋和中东部太平洋至夏威夷和秘鲁。
其他:已知受鼠类和猫的严重捕食,例如,1908年在劳尔岛上估计有50万只鸟,但到1966年几乎灭绝。仍然在当地被用于食物和诱饵,尤其是在复活节岛。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克岛圆尾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