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山椒鸟(英文名:Ashy Minivet,学名:Pericrocotus divaricatus),是雀形目鹃鵙科山椒鸟属的鸟类。俗名: 宾灰燕儿、十字鸟、呆鸟,又被称为宾灰燕儿、十字鸟或呆鸟,体态纤细、尾长的灰调鸟类,常见于小到中等规模的群体中。雄鸟具有独特的黑白头部图案,雌鸟头部呈现淡灰色,两者皆有显眼的黑白色翼下覆羽条纹。栖息于低地至山麓森林的树冠层,活动范围广泛,从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到日本均有分布。
外形特征:灰山椒鸟体长约18至21厘米,体重约20至28克。雄鸟头部前额白色,窄黑额带,从眼上方至颈后黑色,耳羽黑色,延伸至后头和颈背;头部侧面和颈部半环白色;背部、翅膀初级飞羽覆盖羽均匀钢灰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覆盖羽烟黑色,边缘钢灰色;中央尾羽黑色,其余尾羽黑色具宽白色端斑;下巴、喉部及腹部纯白色,翼下覆羽灰白相间。雌鸟头部灰色,除眼上方和额部,下体较淡的白色。幼鸟上体烟色,翼羽边缘白色,胸部两侧和两胁细密模糊的淡灰色横斑。
鸣叫特征:灰山椒鸟发出金属质感、虫鸣般的快速上升颤音,如'hirihirihirin'或'dee-dee-dee-dee-de',有时带有犹豫或叮叮当当的音质,如'tsure re re…reee'或'hii-rii-rii';飞行叫声为单调的上升音节'tchu-de tchu-dee-dee tchu-dee-dee'。
生活习性:灰山椒鸟栖息于常绿和落叶森林、次生林、林地和有零星树木的区域,偶尔在红树林、混合泥炭沼泽森林、海滩植被、刺柏、种植园、开阔地带、大型公园甚至城镇中出现。它们主要在树冠活动,偶尔在较低树枝或地面。迁徙距离长,日间和夜间都有迁徙现象。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繁殖,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苏门答腊、婆罗洲和菲律宾等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5月至7月,在西伯利亚和日本。雌鸟筑巢,雄鸟辅助,巢为草茎、雪松针叶和苔藓构成的杯状结构,通常位于地面7至8米高的水平树枝分叉处。产卵4至5枚,孵化期17至18天。雏鸟抚育期未知。
区别辨识:灰山椒鸟与小灰山椒鸟的区别在于,灰山椒鸟眼先黑色,下体纯白色,腰部灰色。与暗灰鹃鵙的区别在于灰山椒鸟下体白色,腰灰。小灰山椒鸟体型较小,腰和尾上覆羽沙褐色,与背不同色,上体较暗,下体胸和体侧沾有褐灰色,嘴基黑色细窄,不与眼先黑色相连,即使相连,连接处亦甚狭窄。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西伯利亚东南部,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日本主岛。非繁殖区:东南亚至印尼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北部,印尼苏拉威西岛北部和菲律宾北部。在中国大陆,可见于内蒙古、东北、河北、河南、山东、长江流域、江苏、福建、湖南、广东、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其他:灰山椒鸟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物种,近年来在日本列为易危,数量自1980年代以来有所下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山椒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