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燕鵙(英文名:Dusky Woodswallow,学名:Artamus cyanopterus),是雀形目燕鵙科燕鵙属的鸟类。体羽呈现暗褐色至烟灰色,具独特白色翼纹,黑色尾羽带白色尖端,腹部银色,喙蓝灰黑尖。常见于澳大利亚东部至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岛,栖息于开放林地。
外形特征:暗燕鵙体型中等,外观类似燕子,体长约为18厘米,体重21-47克。成鸟上部和下部呈烟灰色或暗褐色,翼上部分为金属灰色,最外侧2-4根初级飞羽具白色条纹。尾巴黑色,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余均带有白色尖端。幼鸟与成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上部密集的灰白色条纹,覆羽和飞羽上有浅色尖端,下部有模糊的浅色条纹。
鸣叫特征:暗燕鵙的联络叫声为清脆的"peet-peet"声,无论是飞行中还是停歇时都能听到,还有黄铜质感的叽喳声或唧唧声以及柔和的"vut-vut"声。其歌声安静而生动,有时包含模仿。
生活习性:暗燕鵙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摄取花蜜、果实和种子。它们通常在树冠上方或从栖木上追逐猎物,风大时也可能在地面觅食,甚至捕食蚂蚁。它们单独或小群体活动,有时形成较大群落,也会与混合物种群落一起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南半球春夏季,即8月至翌年2月,主要集中在10月至12月。通常以简单配偶形式繁殖,有时会有1-2个帮手协助。巢由配偶双方共同建造,是一个粗糙的浅杯状结构,由枝条、细根和草构成,内衬更细腻的材料,置于树或灌木的分叉处、空洞枝干或枯树桩后,有时在围栏顶部的风化木上。每次产卵2-3枚,有时多达4枚,很少仅一枚;双亲共同孵卵,孵化期14-17天;雏鸟由父母及可能存在的帮手共同喂养,育雏期16-19天,通常为18天。
区别辨识:与其他燕鵙相比,暗燕鵙的翼上具有独特的白色斑块,体色更为烟熏棕色。与小燕鵙相似之处仅在于颜色的烟熏感,但小燕鵙不具备外翼的白色斑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暗燕鵙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至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岛。具体而言,其分布范围涵盖从昆士兰州的阿瑟顿高原到塔斯马尼亚,向西至南澳大利亚的艾尔半岛。
其他:暗燕鵙可能因农业开垦增加其栖息地而受益,但在西澳大利亚,农业开垦同时也加剧了与灰燕鵙的竞争。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暗燕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