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蓝叉尾海燕

Fork-tailed Storm Petrel Hydrobates furcatus

灰蓝叉尾海燕(英文名:Fork-tailed Storm Petrel,学名:Hydrobates furcatus),是鹱形目海燕科暴风海燕属的鸟类。小型海燕科海燕,以独特的蓝灰色羽毛著称,为北太平洋地区最常见和分布最广泛的风暴海燕之一。主要在阿拉斯加至东北亚洲的北太平洋岛屿上繁殖,夏季在海上度过,冬季则分散至更广阔的北太平洋水域。

外形特征:灰蓝叉尾海燕体型中等,翼展约45.9厘米,体长约20厘米。其特征为全身蓝灰色,腹部颜色较淡,翅膀下部颜色深,尾部呈浅叉状,尖端深色,外缘常显白色。头部有暗灰色前额,黑色耳斑,喙和腿均为黑色。幼鸟羽毛类似成鸟,但尾部凹陷不明显。

鸣叫特征:通常在夜间进入繁殖群落时才会发出声音,叫声为3至5个音节的沙哑声“ana-ana-ana”,由两性共同发出,尤其是在求偶期间,伴随空中展示。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海域,偏好冷水中觅食,通常距离陆地不远。它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会与其他风暴海燕混群。主要食物包括浮游甲壳类、小鱼和鱿鱼,偶尔也会跟随船只捕食排放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晚春至早夏,筑巢于远离陆地的岛屿上,选择岩石缝隙、旧海雀巢穴或土质松软处。每窝仅产一枚卵,双亲轮流孵化约50天。孵化后,成鸟使用胸窝保暖幼鸟五天,之后每1至4天返回一次喂食,直至幼鸟两个月后离巢。

区别辨识:灰叉尾海燕相比,灰蓝叉尾海燕体型略大,蓝灰色羽毛更为明显,而灰叉尾海燕体型较小,颜色较为均匀的棕色。白腰叉尾海燕则具有棕色羽毛,上翼有淡色条纹,尾部白色区域,飞行方式也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位于北库页岛和俄罗斯东南部的司令官群岛、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湾至美国北部加州沿海岛屿。非繁殖季节则分布至日本东海岸、鄂霍次克海南部、白令海北部,以及美国中部加州海岸线。

其他:灰蓝叉尾海燕对气候变化和引入物种的威胁较为敏感,尤其是全球变暖导致的风暴强度增加,影响其觅食能力。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蓝叉尾海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蓝叉尾海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