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刺莺

Speckled Warbler Pyrrholaemus sagittatus

斑刺莺(英文名:Speckled Warbler,学名:Pyrrholaemus sagittatus),是雀形目细嘴莺科红喉刺莺属的独特鸟类。其分布局限于澳大利亚东部,尤其在干燥的桉树林和灌木丛地带最为常见。该鸟以鲜明的条纹外观著称,具有灰褐色上体和奶油白色下体,冠部和背部饰有黑色条纹。

外形特征:斑刺莺体长约11.5至12.5厘米,体重约13.5克。头部具独特的特征,雄鸟有黑色眉线延伸至颈后,雌鸟则有锈红色眉线边缘。成鸟上体为灰褐色,下体为黄色至白色,密布黑色条纹。尾羽深棕色,具黑色次端带和白色尖端。眼虹膜呈红棕色至淡黄色或奶油色,喙灰黑至灰棕色,腿色变化大,从暗灰色到粉棕色。幼鸟外观类似雌鸟,但头部顶部斑点更为模糊。

鸣叫特征:其鸣声为甜美而富有音乐感的颤音,持续4至8秒,伴有轻微、干涩、粗糙的撕裂声,由两性共同发出,但雄鸟的歌声更响亮、持久且频繁。此外,它还会模仿其他物种的声音,甚至在被捕捉标记时也会唱歌和模仿。叫声包括刺耳的喋喋不休、单个哀怨的哨声和刺耳的单音警报声;飞行叫声为短暂的“pip”。

生活习性:斑刺莺栖息于干燥的桉树森林和灌木林地,偏好岩石山脊和沟壑。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种子和植物材料。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数量可达六只,会加入混种群落,特别是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在地面觅食,也会在灌木、幼树、草丛和倒下的木材中寻找食物,甚至追捕飞行中的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在9月至11月,每季可能孵化多至三窝。斑刺莺以简单的配偶关系或三元关系繁殖,后者由一只雌鸟和两只雄鸟组成,其中次级雄鸟不参与抚养后代。巢为穹顶状,侧入口,通常隐藏于草丛、灌木、倒木、岩石或树叶下,平均外部直径10.2至11.4厘米,深度7.6至8.3厘米,入口直径2.5厘米。卵数2至4枚,通常为3枚,颜色从浅至深的赤褐色,孵化由雌鸟独自承担,孵化期为17至20天。雏鸟由雌鸟和主雄鸟喂养,巢期15至19天。巢穴可能会被扇尾杜鹃和黑耳杜鹃寄生。

区别辨识:斑刺莺通过其独特的条纹外观和地面活动习性与其他细嘴莺科鸟类相区别。雄鸟和雌鸟的条纹差异,尤其是冠部的条纹颜色,是辨认两性的关键。幼鸟头部顶部的斑点较成鸟更为模糊。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斑刺莺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从昆士兰东南部至维多利亚州西南部,主要在大分水岭的斜坡和高原上,也延伸到半干旱平原和内陆泛滥平原。

其他:虽然斑刺莺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受威胁,但在其分布区内密度正在下降。历史上曾记录到超过50只的大群,但近期没有这样的观察记录。负面影响因素包括栖息地清理、过度放牧导致盐碱化,以及植被结构和组成的改变,这些都导致了栖息地的碎片化和退化。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斑刺莺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