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嗜蜜鸟(英文名:Rufous-backed Honeyeater,学名:Ptiloprora guisei),是雀形目吸蜜鸟科嗜蜜鸟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东部山区的热带湿润森林中。其显著特征为灰头和下体,背部及两胁呈模糊的赤褐色,全身饰以深色条纹,长而弯曲的喙,淡灰色的眼和一条从眼上方延伸的特征性浅灰条纹。
外形特征:红背嗜蜜鸟体长16至18厘米,雄鸟体重21至27克,雌鸟19至22克。头部顶端和颈后黑色,带有不规则的橄榄至橄榄灰色条纹,逐渐变为赤褐色斑驳。头部侧面黑褐色,伴有灰色条纹和洗染,尤其在眉线和眼周明显。上体黑至黑褐色,饰以赤褐色斑点,背部和肩羽尤其密集,其余部位则较稀疏。翼上覆羽边缘为淡橄榄至黄橄榄色,主羽外缘为淡橄榄至橄榄赤色。下体大部分为淡灰至灰白色,饰以粗犷而不规则的黑褐色条纹,胸部和腹部两侧及两胁呈赤褐黑色,饰以赤褐色条纹。腹下和尾下覆羽为赤褐色或黄色,仅有微弱条纹。下翼为灰白色,覆羽上饰以淡灰褐色条纹和褐色边缘。
鸣叫特征:红背嗜蜜鸟的常见鸣声是一种先降后升的‘piuuwiiii!’声,高亢而悠扬。
生活习性:红背嗜蜜鸟栖息于新几内亚东部的山地和上山地原始森林,偏好苔藓森林环境,海拔分布从约1340米至2900米,有时高达树线处约3500米。它们主要在林下层至树冠层活动,偏好灌木层和中间层,偶尔访问开花树木和灌木。以昆虫为主的节肢动物为食,也会食用果实、种子和花蜜。它们通过摘取、探查(如寄生植物和花朵)觅食,常倒挂觅食,表现活跃、显眼且好奇。
生长繁殖:有关繁殖的资料较少,已知雏鸟记录出现在2月初,幼鸟出现在5月初。巢位距地面1.25至2米高的小树上,一窝通常产一枚蛋,但关于孵化和育雏期的信息缺失。
区别辨识:与灰条纹嗜蜜鸟相似,但红背嗜蜜鸟通常在较低海拔出现,背部为赤褐色而非灰色。叫声也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红背嗜蜜鸟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东部的山区,包括Adelbert山脉和休恩半岛,以及新几内亚东南部。
其他:红背嗜蜜鸟在适合的生境中普遍到丰富,特别是在Simbai谷和Mt Albert Edward等地,是东方高地苔藓森林中最丰富和具代表性的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背嗜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