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园丁鸟(英文名:Vogelkop Bowerbird,学名:Amblyornis inornata),是雀形目园丁鸟科褐色园丁鸟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园丁鸟,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西北部的山地森林,如鸟头半岛和Neck地区。以橄榄棕色为主色调,雌雄外观相似,缺乏鲜艳的装饰性羽毛。雄鸟建造复杂而精致的帐篷状巢穴,装饰以色彩斑斓的物品,这一行为成为其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成年褐色园丁鸟体长约25厘米,体重介于105至155克之间。头部呈深暖棕色,侧面较浅,颈部后部变为棕橄榄色。上体为暗棕色带橄榄色,翅膀呈淡棕橄榄色,边缘泛黄。尾巴为棕橄榄色,带有灰白色内缘。下体颜色从淡肉桂色至深橄榄棕色不等。眼睛深棕色,喙黑色,基部稍显蓝灰色,腿脚深蓝色。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鸟平均略小,腿色更深。幼鸟特征未详,未成年雄鸟类似成年雌鸟。
鸣叫特征:雄鸟在巢穴附近的叫声包括各种响亮的嗡嗡声、尖叫声和尖叫,以及模仿其他鸟类和人造声音的技巧。具体表现为波动的哨音、呼噜声、喘息声、吐痰声和咔哒声,以及一系列重复的‘keu keu keu keu’音符。
生活习性:生活在高达25至30米的雨林中,海拔1000至2075米,主要集中在1200至2000米之间。它们是留鸟,食物以水果和昆虫为主。雄鸟在巢穴周围展示各种叫声,以吸引雌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7月至翌年2月,雌鸟独自筑巢并孵化单枚蛋,通常在10月初。雄鸟装饰复杂的巢穴,雌鸟访问并评估巢穴,决定是否与雄鸟交配。巢穴由雌鸟单独搭建,雄鸟不参与育儿。
区别辨识:与同类相比,褐色园丁鸟的雄鸟没有羽冠,与雌鸟外观相似,但可通过巢穴的复杂程度和装饰品的颜色和数量来区分。辉亭鸟的雌鸟腹部为黄色而非棕色,且分布在较低海拔。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限定的栖息范围内广泛且常见,人们在Arfak山脉Hatam附近不会破坏其巢穴。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几内亚西北部的山地,包括Tamrau、Arfak山脉、Onin半岛的Fakfak、Bomberai半岛的Kumawa和Wandammen山脉。
其他:雄鸟的巢穴装饰行为反映了其求偶策略,通过收集独特和罕见的物品展示其吸引力。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色园丁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