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锦鸡(英文名:Lady Amherst's Pheasant,学名:Chrysolophus amherstiae),是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的鸟类。俗名: 有铜鸡、笋鸡、衾鸡、箐鸡、宽宽鸡、花箐鸡(雄)、麻箐鸡(雌)、鸟林、垅宗、打敲、庄七、尖冲,是中国特有鸟类之一,亦在缅甸东北部有分布。雄鸟拥有华丽的羽毛,长条纹尾,白色腹部,颈部长有黑白相间的鳞状斑纹。雌鸟棕色,有黑色条纹,眼周皮肤灰。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区,是清代二品文官官服上的鸟类图像,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龙、皇后的凤凰及一品文官的丹顶鹤。
外形特征:雄性白腹锦鸡身长130-173厘米(尾长83-115厘米),体重675-850克;雌鸟身长66-68厘米(尾长28-37厘米),体重624-804克。雄鸟特征鲜明,长尾黑白分明,颈项有独特的黑白鳞状斑纹,下背及臀部亮黄色,上尾覆羽橙红色,头部橙红色羽毛下垂。雌鸟较小,颜色较暗,腿和眼周皮肤蓝灰色,尾羽更圆润。幼鸟色泽较淡,缺乏成鸟的丰富色彩,条纹不明显。
鸣叫特征:雄鸟在繁殖季节会发出响亮而尖锐的叫声,通常是三音节,强调第一个音符,类似于'cheek ker-chek'。
生活习性:白腹锦鸡栖息于海拔1800至4600米的山地,偏好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夏季可能进行显著的垂直迁移。它们以植物茎叶、花果、种子和昆虫为食,冬季会形成20-30只的大群,通常白天在地面活动,夜晚栖于树上。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6月,实行一雄多雌制。雄鸟在3月初开始发情,通过鸣叫和展示羽毛吸引雌鸟。巢建于隐蔽的灌木丛、草丛或枯木下,产卵5-9枚,卵呈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孵化期约22-23天,由雌鸟单独孵化。
区别辨识:与同属的白颈长尾雉相比,白腹锦鸡的雌鸟具有更丰富的锈红色调,尾羽更圆,腿和眼周皮肤为蓝灰色而非黄色。雄鸟的羽毛更加艳丽,尾部特征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野外仍有一定数量,但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的主要分布区面临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的压力。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区,包括缅甸东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中国的四川、云南和贵州西部。在英国曾有人工引入,但目前数量极少。
其他:白腹锦鸡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历史上曾在英国被引入,但其在英国的自然种群已几乎消失。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腹锦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