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窜鸟(英文名:Magellanic Tapaculo,学名:Scytalopus magellanicus),是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智利中部至南部和阿根廷西部,常栖息于森林边缘、溪流旁的竹丛和其他密集灌木丛中,特别是在潮湿地区。该鸟通常很难见到,但其声音却容易听到。
外形特征:安第斯窜鸟体型小巧,长度约9.5厘米,体重介于10.4到13.9克之间,平均约为11克。雄鸟主要呈深灰色,前额有时带有银白色或霜状白色斑点,翅膀内侧羽色为暗褐色,尾羽为灰色,下腹和臀部带有些许肉桂棕色条纹;眼睛颜色为深棕色,喙呈黑色,基部略带灰色,跗跖为黄角色至暗粉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整体色调更淡。幼鸟则为肉桂棕色至灰褐色,具有暗色细条纹。
鸣叫特征:该鸟的鸣唱持续0.3秒,由两个音符组成,第一个音符频率在3至3.5千赫兹,第二个音符高0.5千赫兹,每隔0.6秒规律重复数分钟。此外,它会发出一系列下降颤音,长度为0.3至0.6秒,包含5至7个音符,频率大约3.5千赫兹,还有其他几种叫声。
生活习性:安第斯窜鸟生活在森林、沼泽灌木区、道路旁、溪流边、森林边缘、被砍伐后的田野和岩石草原地带。在智利中部,它仅出现在约1000至2300米的海拔高度,但在门多萨可达3500米;向南则从海平面到1000米都有分布。这种鸟可能为留鸟,饮食习性和觅食行为尚无具体信息。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10月至11月。鸟巢为球形,由树根纤维、苔藓和地衣构成,内部铺以细草或马毛,筑于树皮与树干间裂缝、蕨类覆盖的河岸、或倒木的根须和藤蔓中。每窝产卵2至3枚,偶尔4枚,尺寸约为22×17毫米,雄鸟参与孵卵。一项研究显示,在奇洛埃岛上的繁殖成功率达到了74%。
区别辨识:与暗黑窜鸟相比,安第斯窜鸟的叫声是辨别两者的最佳方式。同时,它的羽毛颜色和分布区域也是区分的关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智利和阿根廷,安第斯窜鸟的大部分栖息地受到保护。然而,随着栖息地碎片化程度的增加,其数量显著减少。
地理分布:分布于智利中部(从纽布雷省起)和安第斯山脉,向南延伸至火地岛,以及阿根廷西部(门多萨)。在智利中部,仅限于1000至2300米的高海拔区域;向南,从海平面到1000米均有分布。
其他:历史上曾被称为安第斯窜鸟,并包括了沿安第斯山脉分布的多个亚种,但现在这些亚种已独立为不同的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安第斯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安第斯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