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鹇(英文名:Salvadori's Pheasant,学名:Lophura inornata),是鸡形目雉科鹇属的鸟类。大型陆禽,特有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山地雨林。由意大利鸟类学家Tommaso Salvadori于1879年首次描述。物种名inornata意为"无装饰"。苏门答腊鹇通常被认为是其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分类为近危物种,由于生境破坏和猎捕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外形特征:雄性黑尾鹇体长46至55厘米,尾长约15.2至17厘米,全身呈蓝黑色,带金属光泽,腹部、尾羽和飞羽稍暗淡。尾部较短且圆。喙呈淡绿白色,眼环黄绿色或灰绿色,面部裸露皮肤鲜红,腿脚灰蓝。雌鸟体型略小,无距,毛色红栗色,每根羽毛带有细小黑斑点和浅色羽轴纹,喉部颜色较浅,尾羽深棕色。幼鸟类似雌鸟,但羽缘泛淡黄色,形成鳞状图案。
鸣叫特征:通常较为安静,但会发出低沉的"bwoop"声接触叫声,雄鸟在近距离时可听见翅膀振动展示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1000至2200米的山地森林,偶尔在轻度退化的森林中被记录到,但附近需有原始森林。以单独或成对的方式在林地地面觅食,具体食性和觅食行为信息不明。
生长繁殖:繁殖期信息有限,雌雄对在繁殖季节常被观察到一起,可能实行一夫一妻制。巢穴记录显示含2枚咖啡色蛋,孵化期约22天,仅由雌鸟孵化。
区别辨识:雄鸟与雌鸟外观差异显著,雄鸟蓝黑色,雌鸟红栗色,具斑点。与的区别在于前者较长,喙色较淡,尾部下垂,后者更健壮,喙色深,尾部上翘。生境上,黑尾鹇在苏门答腊的海拔高于crestless fireback。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黑尾鹇是苏门答腊岛的特有种,分布于该岛中部和南部Barisan山脉的多个位置,高度介于650至2200米之间。两个亚种存在,L. i. inornata相对常见,而L. i. hoogerwerfi局限于北部山区,极为罕见。
其他: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森林砍伐和非法农业活动导致的栖息地退化,以及狩猎。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尾鹇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