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胸竹鸡

Chinese Bamboo Partridge Bambusicola thoracicus

灰胸竹鸡(英文名:Chinese Bamboo Partridge,学名:Bambusicola thoracicus),是鸡形目雉科竹鸡属的鸟类。俗名: 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鸡、中华竹鸡、竹鸡,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小型雉科鸟类。分布范围广泛,从中国东部的四川东部到福建和浙江南部,向南至广东北部。其显著特征包括灰蓝色的眉纹和胸部,橙色的脸颊和胸部带纹,以及棕色羽翼上的大型黑色斑点。

外形特征:灰胸竹鸡体型约30-32厘米,雄鸟体重242-297克,雌鸟200-342克。头部特征明显,包括棕色的冠羽和颈背,带有红棕色的羽尖,蓝灰色的额部、眼上区和眉纹,以及锈红色的喉部、下耳羽、颈侧和前颈。大部分下体为肉桂色,带有大的黑色或黑栗色的心形斑点,但胸部为蓝灰色,下方有一条狭窄的锈红色带。上体主要为暖橄榄棕色,有灰色网状花纹和大胆的黑色及栗色斑点,较小的白色斑点覆盖在肩羽和翼覆羽上,背部至尾上覆羽逐渐变为棕色,尾部为栗色,饰有深棕色和肉桂色条纹。雌雄基本相似,但雌鸟通常无距(雄鸟有明显的单距)。喙灰色,尖端黑色,虹膜深棕色,腿为灰橄榄色。幼鸟色彩较暗,头部为棕色,眉纹为淡黄色;有淡色的轴纹;背部、臀部和尾上覆羽有深色斑点。

鸣叫特征:雄鸟广告鸣叫响亮而共鸣,连续发出“gi-gi-gi-gi-gi-gi-gigeroi-gigeroi”的声音,通常还发起与雌鸟的‘killy-killy’二重奏,后者变成‘e-put-kwai’并在高潮中结束;非繁殖季节,鸟类发出‘sih-mo-kuai, sih-mo-kuai’的声音,也被转写为‘people pray’。

生活习性:栖息于竹林、灌木丛和草地,海拔高度可达1000米,有时高达2000米。白天活动,夜晚栖息于树上。偏好隐藏而非飞行,但在受威胁时会突然飞起,翅膀拍打声大。以家庭群形式栖居,飞行笨拙,活动于干燥的矮树丛、竹林灌丛。以杂草种子、嫩芽、叶片和昆虫为食,包括蝗虫、白蚁和蠕虫。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3月开始,雄鸟占据领地,驱逐其他雄鸟,导致争斗。筑巢于茂密的灌丛、草丛或竹林地面,巢内铺垫树叶和干草。4-5月间产卵,每窝7-12枚,卵重15克,颜色为暗乳色或淡褐色,有棕色细点和浅灰色斑。仅雌鸟孵化,孵化期16-18天,雏鸟出生后即能跟随成鸟活动。

区别辨识:与其他Bambusicola物种的区别在于头部更广泛的锈红色,上体颜色较浅,白色斑点更多,下体颜色较浅,黑色标记较少且较小。与台湾竹鸡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锈色更多,上体颜色较浅,白色斑点较多,下体颜色较浅,黑色标记较少且较小。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尽管面临栖息地丧失和过度狩猎的威胁,但由于其广泛分布(估计面积1,280,000平方公里)和在许多地区的常见性,灰胸竹鸡被认为安全免于灭绝。然而,其种群正在减少,在某些地区变得稀少,但下降尚未达到严重程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部,从四川东部到福建和浙江南部,穿过贵州至广东北部。在日本被引入。

其他:遗传数据支持灰胸竹鸡台湾竹鸡的分类分离。研究表明灰胸竹鸡种群在不同区域内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识别了两个不同的谱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胸竹鸡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