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䴕雀

Buff-throated Woodcreeper Xiphorhynchus guttatus

黄喉䴕雀(英文名:Buff-throated Woodcreeper,学名:Xiphorhynchus guttatus),是雀形目灶鸟科纵纹䴕雀属的大型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低地森林边缘地带。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其拥有厚重、长而弯曲的喙,以及独特的红褐色体色和深黄色的喉咙。该物种常见于人类居住区附近的森林边缘,同时也常见于成熟的森林中。

外形特征:黄喉䴕雀体型较大,身长22.5至29.5厘米,体重45至74克。喙长而重,明显向下弯曲。头部侧面为暗褐色,带有细小的白黄色条纹;冠部和颈背暗褐色,每根额羽尖端黑色,形成较大的泪滴状斑点;背部和翼覆羽呈红橄榄褐色,有细黑边的白黄色条纹;下背部和臀部为肉桂红色;飞羽较暗的赤褐色,初级飞羽顶端暗棕色;尾巴呈赤褐栗色;喉咙深黄色,除下部外无标记;腹部和下体呈红褐色,腹侧和臀下覆羽更偏红;胸部和两侧的条纹宽大,黑色边缘,到腹部逐渐变窄,几乎在臀下覆羽处消失;下翼覆羽肉桂红色至橙黄白色;虹膜深褐色;喙暗棕色至黑色,鼻孔周围颜色较浅,下颌颜色更浅;腿和脚为清澈的蓝色、灰绿色或深灰色。幼鸟的喙比成鸟短且更黑,腹部更偏红色,上体和胸下部的条纹更宽,边缘更清晰且更黑。

鸣叫特征:黄喉䴕雀的鸣叫声比同类中的大多数更为响亮,通常在繁殖季节的黎明和黄昏长时间歌唱,偶尔在正午也会发出声音。其歌声因地理区域而异:在巴西东部(指名亚种)类似X. guttatoides的声音,但可能略显粗糙;在圭亚那和东北亚马逊地区(polystictus和可能的connectens亚种)的叫声被描述为响亮且略带爆炸性的下降哨音,由20至25个音符组成。

生活习性:黄喉䴕雀主要栖息于湿润的常绿森林,但其栖息地偏好随地理位置而变化。它们偏好森林边缘、空隙和老化的次生林,但也经常在成熟森林内部被发现,有时甚至在附近的种植园中。主要分布在热带低地区域,海拔从海平面至800米,偶尔在特普伊地区可达1250米。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法属圭亚那发生在主旱季,在圭亚那为三月,在苏里南为七月;在委内瑞拉南部、巴西北部和圭亚那地区一月至五月期间观察到处于繁殖状态的个体;在法属圭亚那九月中旬至十二月初观察到成鸟携带依赖的幼鸟。巢通常位于死树的自然洞穴中或旧啄木鸟洞穴中,高度约为7至8米。一窝通常产1至3枚白色蛋,通常为两枚,尺寸约为27毫米×22毫米。

区别辨识:黄喉䴕雀通过其较大的体型、厚重的身体和相对较大的喙来识别,与Xiphorhynchus属的其他物种相区别。与栗腰䴕雀的羽毛相似,但体型更大;与强嘴䴕雀相比,前者胸部有细小的条纹,腹部有微弱的横纹,有明显的颊纹,喙更大更厚实;与黑斑䴕雀相比,后者体型更大,腹部有细小的横纹,喉咙有条纹,上下的条纹不太明显,且喙较短,更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区域,包括巴西东部、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等地。在巴西东部,该物种主要出现在低地的热带森林中。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喉䴕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