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纹翘嘴雀

Streaked Xenops Xenops rutilans

纵纹翘嘴雀(英文名:Streaked Xenops,学名:Xenops rutilans),是雀形目灶鸟科翘嘴雀属的小型棕色鸟类,广泛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自哥斯达黎加至阿根廷。其特征为全身呈现红褐色,具明显的白色眉纹和脸部侧条纹。分布于成熟森林边缘至树冠层,常见于低地至海拔约2500米处。

外形特征:纵纹翘嘴雀长约12厘米,重10至15克,喙短而厚,呈楔形。成鸟具显著的淡色眼上纹,黑色眼后纹,暗褐色耳羽带淡色斑纹,面颊部有亮白色颊纹。头顶深褐色,带有醒目的红褐色条纹;背部红褐色,条纹较淡,臀部和尾上覆羽栗红;翅膀覆羽红褐色,初级飞羽暗褐色边缘红褐色;尾羽接近方形,基部内侧羽支黑褐色。喉部和胸上部白色,具暗色斑点;其余胸部和腹部具宽阔的淡色条纹,边缘暗褐色,条纹在下腹逐渐变窄。虹膜棕至深褐色,上喙暗褐至黑色,下喙白色至粉灰,末端常呈黑色;腿脚灰至黑色。幼鸟模式较模糊,尾部暗色部分不如成鸟明显,喉咙略显灰云状。

鸣叫特征:纵纹翘嘴雀的鸣唱为一连串高音调的5至10个‘swee’或‘zeet’音符,先升后降,加速结束,有时结尾音强调。叫声为尖锐的‘peet’或‘cheet’。

生活习性:纵纹翘嘴雀居住在安第斯山脉的常绿和落叶山林中,海拔高度在700至2400米之间,局部可达2800米;在低地,它适应各种湿度至半干旱的森林和林地类型,包括热带落叶林到热带低地常绿林,以及次生林。它们通常独行或成对活动,频繁加入混群,活动于林下层至亚冠层,偏好直径小于10厘米的细枝。它们以昆虫为食,捕食技巧包括攀爬、钩住、敲打和剥离树皮与腐朽木头。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哥斯达黎加为1月至5月,在特立尼达岛为2月至5月。筑巢于天然洞穴、旧啄木鸟洞或软木中自行挖掘的洞穴,高度1.5至9米。巢由少量根纤维或撕裂的植物纤维构成。每窝产2至3枚卵。在巴西南部,一只成年个体被标记后,超过10年后再次被捕获,显示了其长寿的特性。

区别辨识:纯色翘嘴雀的区别在于头部和下体具有更显著的条纹。与细嘴翘嘴雀相比,后者主要分布在亚马逊低地森林,条纹不那么鲜明。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纵纹翘嘴雀在其广阔分布范围内数量不多但相当普遍,密度估计在8至34只/平方公里。在许多保护区内均有分布,能忍受一定程度的栖息地干扰,即使在小而退化的森林碎片中也能生存。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从哥斯达黎加延伸至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涵盖安第斯山脉和低地森林。

其他:纵纹翘嘴雀有多个亚种,各亚种间在羽色的鲜艳程度、条纹大小和颜色以及下体基色上有细微差异。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纵纹翘嘴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