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额拾叶雀(英文名:Buff-fronted Foliage-gleaner,学名:Dendroma rufa),是雀形目灶鸟科 Dendroma 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自哥斯达黎加至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以及南美东南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黄色的额头,通常栖息在海拔600至2000米的山地和热带森林中。
外形特征:黄额拾叶雀体长18至19厘米,体重25至36克,体型较大。成鸟两性羽毛相似,拥有宽广的赭色前额,眼后线呈暗褐色,耳羽和颊部为淡赭色。头顶除前额外呈暗灰褐色,背部颜色由上而下渐变为赭棕色,翅膀主要为亮红褐色,尾巴呈钝圆状,尖端微翘。喉咙、胸部为耀眼的赭色,腹部颜色稍淡。虹膜颜色从灰色到深棕色不等,上喙黑色至暗灰色,下喙银灰色至橄榄色,腿和脚为橄榄绿至灰绿色。幼鸟的前额带较窄,冠部颜色更淡,下体颜色更深。
鸣叫特征:其鸣唱为快速加速的一系列断音金属音符,有时结尾处音调略降,描述为'whi-ki-ki-ki-ke-ke-ke-kuh-kuh'。叫声包括奇特的、嘶哑却尖锐的'chur'声,类似青蛙,以及尖锐的金属'chik'声。
生活习性:全年居住在其分布范围内,偏好湿润的山地和热带低地常绿森林,海拔高度在800至2500米之间。以蜘蛛、昆虫及其幼虫为主要食物,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参与混合物种群觅食。在树冠层下层或亚林层觅食,会侧身移动并悬挂在密集的树叶中,主要从活叶和死叶中寻找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哥伦比亚为六月,在阿根廷为十一月。可能实行一夫一妻制。在土岸、树洞或墙洞中筑巢,巢室以细草铺垫,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和育雏的详细情况未知。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黄额拾叶雀具有独特的黄色前额和尖锐的尾羽。不同亚种间存在颜色差异,如chapadense亚种前额更深的赭色,bolivianum亚种的头部颜色更偏橄榄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自哥斯达黎加至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以及南美东南部,包括巴西、阿根廷等地。
其他:尽管在整个分布区内被认为是罕见至常见的物种,但在东南部较为常见。已知出现在多个保护区中,包括委内瑞拉的亨利·皮蒂尔国家公园、秘鲁的马努国家公园和生物圈保护区等。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额拾叶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