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胸山鹧鸪

Bar-backed Partridge 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褐胸山鹧鸪(英文名:Bar-backed Partridge,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是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国和东南亚,包括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偶尔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竹林与灌丛,偏好常绿森林环境。

外形特征:褐胸山鹧鸪总长约280毫米,雄鸟平均翼展144毫米,雌鸟约134毫米,尾巴长度约6-7厘米,喙长20-21毫米。雄鸟和雌鸟的外观相似,以褐色为主色调,黑色从喙部延伸至眼周和喉咙,黑冠和背部的羽毛尖端带有黑色。红眼圈和白黑相间的翼羽,尾部附近呈棕色。雌鸟比雄鸟略小且色彩较淡。幼鸟腿部呈粉红色至橙色,胸部可能有断续的黑色条纹。

鸣叫特征:其叫声为单调的喉音,发展为一高一低的双哨音'ti-hu, ti-hu, ti-hu...',音量和频率保持不变。配偶对唱时会加上'kew, kew, kew...'的叫声。

生活习性:褐胸山鹧鸪通常以4-9只的小群体活动,由两只成鸟和它们的后代组成,有时为两个家庭群。它们在森林地面的落叶中寻找种子、小壳类和昆虫为食。受到干扰时,会迅速躲入灌木丛中。在繁殖季节,雄鸟通过展示喉部的红色羽毛和鸣叫吸引配偶。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般在5月至6月间,营巢于森林或竹林中的地面凹坑内。已知的卵大小为36.8×28.4mm至37.6×28.5mm,每窝产卵数约为4枚。

区别辨识:白颊山鹧鸪最相似,但可通过更长、更厚的白色眉纹,延伸至颈部,以及环绕眼睛的红色裸皮区来区分。背部细密的暗色条纹不如侧翼上的大胆黑白斑点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褐胸山鹧鸪自2021年2月5日起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低山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中国大陆主要见于西南部的云南省。

其他:尽管分布广泛,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猎杀,褐胸山鹧鸪的种群数量正在缓慢下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胸山鹧鸪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