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脸牡丹鹦鹉(英文名:Rosy-faced Lovebird,学名:Agapornis roseicolli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牡丹鹦鹉属的鸟类。又名: 桃脸情侣鹦鹉、桃脸爱情鸟、桃脸情侣鹦,别名: 小鹦,拥有亮丽的杏仁绿羽毛,脸部呈淡粉色至桃红色,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包括纳米比亚南部的橘河区域。该鸟种常出现在干燥森林和河流谷地,以种子、果实和植被为食。
外形特征:粉脸牡丹鹦鹉体长约15-18厘米,体重43-63克。整体羽毛呈淡草绿色,背部颜色稍深,臀部有亮丽的蓝色。脸部和上胸部呈现桃粉色,头部顶部颜色较深。喙为黄色,眼周有一圈白色肉质环。幼鸟的脸部和上胸部为浅色的棕褐色。两个亚种中,catumbella亚种色彩更鲜艳。
鸣叫特征:最常发出的叫声是一种双音节的‘chi-reep!’,当栖息时会发出一系列的啾啾声和尖叫声,同时还会发出短促的咔哒声。群居时,持续的叽叽喳喳声是其特征。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旱林地、灌木斜坡和树丛环绕的水道,包括河流峡谷,偏好岩石地形,年降雨量需超过100毫米,且附近有水源。在城市地区也可见到逃逸个体。高度依赖水源。
生长繁殖:主要食物为Albizia和Acacia的种子,以及各种植物的花蕾和叶子。在粮食田间,尤其是玉米田,被视为害鸟。繁殖季节在2月至4月之间,筑巢于岩石缝隙或社会织雀的大巢中,也会利用人造结构如房屋屋顶。每窝产4-6枚蛋,孵化期约23天,幼鸟在43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其它爱鸟相比,粉脸牡丹鹦鹉具有独特的粉红色脸部和亮蓝色臀部,易于辨认。幼鸟与成鸟的区别在于脸部和上胸部的淡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原生于非洲西南部,包括纳米比亚南部的橘河区域。逃逸个体在世界多地的城市环境中出现,特别是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夏威夷的部分岛屿。
其他:在宠物行业中常见,因其体型小、易于照顾和繁殖而受到喜爱。颜色变异广泛,有多种基因类别。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粉脸牡丹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粉脸牡丹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