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颈鹦鹉(英文名:Blue-naped Parrot,学名:Tanygnathus lucionensi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巨嘴鹦鹉属的鸟类。当地称之为pikoy,中型鹦鹉,广泛分布于菲律宾各地。其显著特征为巨大的糖果红喙,以及从上颈背至头后部的天空蓝色斑块。
外形特征:蓝颈鹦鹉体长约31厘米,体重介于148至231克之间,全身鲜绿,头部与臀部色彩更亮。喙为醒目的红色,头后部至颈背呈现淡蓝色,背部泛蓝,翅膀弯曲处黑色,小翼羽覆羽带宽橙色边缘,其余翅膀羽毛为蓝绿相间,尾巴下方暗黄色。幼鸟色泽较暗,头部蓝色较少。亚种hybridus头部和背部蓝色减少,翅膀黑色成分少;salvadorii背部全绿;talautensis背部全绿,但头部蓝色延伸至脸颊。
鸣叫特征:飞行时发出刺耳的“krreh…krreh…”声。停栖时,其叫声包括几种鼻音尖啸和尖叫,结合更尖锐或吱吱作响的尖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森林至海拔1000米的山脚林区,包括次生林和农业地附近的散生树木,以及红树林、椰子园和香蕉丛。通常成群觅食,以森林树木的果实和种子、棕榈果、年轻椰子、香蕉和木瓜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6月,巢筑于自然树洞或大型啄木鸟废弃的洞穴中,常见于开阔地带。关于窝卵数无确切信息,但根据圈养条件下所产卵的尺寸为36–40·9毫米×25–28·4毫米。
区别辨识:蓝颈鹦鹉与其他鹦鹉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头部蓝色斑块和红喙。亚种间的辨识要点在于背部和头部的蓝色程度差异。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CITES II(华盛顿公约第2级)。因栖息地丧失和非法贸易压力,该物种在多数岛屿上变得稀少,特别是在内格罗斯、锡基霍尔、民都洛、吕宋和其他岛屿,但在西布延岛仍可见,帕拉湾岛虽受大量捕捉压力,但数量尚可,塔劳德群岛中仍较为常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包括塔劳德群岛和婆罗洲东北部外的岛屿,以及在北婆罗洲和东婆罗洲附近的小岛。在菲律宾的巴丹国家公园、奎松国家公园和米纳隆加国家公园等地可见,帕拉湾圣保罗地下河国家公园也有其踪迹。
其他:历史上,蓝颈鹦鹉曾广泛存在于苏禄群岛的大岛上,但在1971年,该物种在塔劳德群岛仍较为常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蓝颈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