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鹦鹉(英文名:Song Parrot,学名:Geoffroyus heteroclitu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红脸鹦鹉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绿色鹦鹉。头部色彩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雄鸟呈黄色,雌鸟为灰色。其自然栖息地位于低地森林边缘,包括椰子种植园、公园和花园,海拔高度可达至少1750米。歌鹦鹉的分布区域集中在俾斯麦群岛东部和所罗门群岛。
外形特征:歌鹦鹉体长24至25厘米,体重150至195克。雄鸟头部鲜黄,雌鸟头部灰,两者均具有蓝色的翼底。上喙黄色,下喙灰色。身体大部分为绿色,下部更显黄绿,翼中部覆羽带红色,翼底覆羽深蓝,尾下覆羽暗黄。虹膜淡黄,腿脚灰绿。雌鸟头部橄榄灰,其余特征与雄鸟相似。幼鸟类似雌鸟,但头部更浅灰。
鸣叫特征:歌鹦鹉的叫声丰富多样,包括刺耳的叫声和类似铃声的哨音歌曲。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森林及其边缘,也出现在次生林、部分清理的地带、椰子种植园、公园和花园,海拔最高可达600米,但在山地飞行时可能更高。以小型果类、花朵和芽叶为食,常在成对或三两出现。据报道,歌鹦鹉在布干维尔岛食用野生和栽培的香蕉。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10月,巢穴位于栽培的面包果树(Artocarpus altilis)枯枝中的洞穴,有记录显示雌鸟独自挖掘巢穴。幼鸟在8月由雌鸟喂养。
区别辨识:与Eclectus Parrot(大型绿色,雄鸟有红色翼底)和Lorius属物种(翼拍较快,尾较短)相比,歌鹦鹉翼拍较慢,尾较长。与歌鹦鹉相似,但具体差异研究不足。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级保护。被BirdLife列为‘限制范围’物种。估计全球数量在5000至20,000之间,但确切趋势不明。在某些岛屿上分布普遍,但在新乔治亚岛现已罕见。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包括布干维尔岛,但在伦内尔岛除外。
其他:歌鹦鹉在Molehanua村,Ugi岛上展示了从大到小的陆地间岛屿殖民模式。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歌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歌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