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额鹦哥(英文名:Rufous-fronted Parakeet,学名:Bolborhynchus ferrugineifrons),是鹦形目鹦鹉科横斑鹦哥属的鸟类。一种小型鹦鹉,仅在哥伦比亚中央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发现,数量极为稀少。其特征为全身几乎呈绿色,面部与下巴有微小橙色斑点,仅在近距离观察时可见。该物种栖息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高山,主要生活在高海拔的草地和灌木地带。
外形特征:棕额鹦哥体长约18厘米,雄雌外观相似。其体态丰满,羽毛上部呈暗绿色,翅膀为蓝绿色。前额和眉间有一条锈红色带,脸颊、喉咙、胸部及腹部为黄绿色。尾羽短而尖,上部为绿色,下部呈蓝绿色。眼周环绕着灰色环,虹膜为棕色,喙为淡黄色,脚为灰色。
鸣叫特征:发出典型的短促、略带鼻音的连续叫声,如“gweh-gweh-gweh-gweh...”,通常在飞行时听到。
生活习性:棕额鹦哥群居,形成小群,数量从10至100只不等。主要在地面觅食,以草籽、花和果实为食。它在悬崖上筑巢和休息,偏好在高海拔的草甸和灌木生态系统中活动,也出现在高海拔的农业地带。
生长繁殖:繁殖习性了解不多,但已知在冬季开始繁殖,全年可能繁殖。一次产卵4-7枚,孵化期大约24天,幼鸟约在6周大时羽毛成熟。
区别辨识:与其他鹦鹉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前额锈红色标记和黄绿色的面部区域,以及在高海拔地区的生活习性。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前为EN(濒危)。CITES附录II。受栖息地退化威胁,总人口估计在1000-2000只之间。
地理分布:分布于哥伦比亚中部的安第斯山脉,主要栖息地包括洛斯内瓦多斯国家公园、阿尔托金迪奥阿卡伊梅自然保护区和乌库马里区域公园。
其他:尽管面临栖息地破坏的压力,但在某些保护区仍能发现其踪迹,显示出一定的栖息地容忍度。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额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