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花鹦鹉(英文名:Yellow-crested Cockatoo,学名:Cacatua sulphurea),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白凤头鹦鹉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约34厘米长)的凤头鹦鹉,以白色羽毛、蓝白色眼眶、灰色脚和可伸缩的黄或橙色冠羽为特征。性别外观相似。该物种原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的林区和耕地,但已被引入亚洲多地,形成稳定的自然化种群。
外形特征:小葵花鹦鹉长约33厘米,重350克,通体白色,拥有长而向前弯曲的黄色冠羽,黄色的耳羽和翅膀、尾巴下方的黄色羽毛,黑色喙,灰色脚,黑色眼睛(雄鸟)和红棕色眼睛(雌鸟)。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虹膜呈淡灰色。各亚种在大小、耳羽的黄色强度和冠羽颜色上有细微差别。
鸣叫特征:最常发出的是沙哑、刺耳的连续叫声,声音平稳或略带调制,‘grrreh’。当栖息时,叫声词汇更加多样,多数音调与飞行叫声类似,结合鼻音的尖叫和呱呱声。
生活习性:通常在大型群落中栖息,偏好森林地带,但不会进入深林,活动高度从海平面至500米,有时可达1200米。它们倾向于集体栖息和群聚觅食,主要在树上寻找种子、坚果、浆果和水果,会对Ceiba和Gossampinus的年轻果实造成破坏,也会攻击椰子。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不详,但在9月至10月期间可见处于繁殖状态的个体。在树洞中筑巢,例如Gossampinus树洞,每次产2-3枚白色蛋。据圈养数据,孵化期约27天,由双亲共同承担,雏鸟出生时带有稀疏的黄色绒毛,巢中停留约10周,期间由双亲喂养。
区别辨识:与更大的硫磺凤头鹦鹉相比,小葵花鹦鹉明显较小,两者在自然范围内无重叠,但在引入范围内共存,如新加坡。主要通过大小和冠羽颜色(更接近橙色)来区分。
保护现状:IUCN:CR(极度濒危)。CITES I。由于广泛捕获用于宠物贸易和栖息地破坏,所有亚种的数量已严重减少。自20世纪晚期起,数量急剧下降,许多岛屿上的种群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科学界未知的大规模种群可能因夜间捕鸟而面临灭绝威胁。部分亚种如abbotti极度濒危,仅剩少数个体。在多个岛屿上可能发生的严重下降掩盖了大部分范围内的严重衰退。在科莫多岛上仍相对常见。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位于印尼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包括东帝汶。非繁殖区域扩展至亚洲多个引入地,包括香港和新加坡,形成自然化种群。
其他:历史上,小葵花鹦鹉曾广泛交易作为宠物,导致数量锐减。在一些地区,如Rawa Aopa Watumohai国家公园、Buton和Kadatua岛,非法捕猎仍在继续。法律执行需加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葵花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