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背三趾啄木鸟

Common Flameback Dinopium javanense

金背三趾啄木鸟(英文名:Common Flameback,学名:Dinopium javanense),是䴕形目啄木鸟科金背三趾啄木鸟属的鸟类。分布区域横跨南亚和东南亚,主要栖息于热带湿润森林。以橄榄色背部与金色光泽著称,分布区分为印度西部山地与东南亚两大部分。在混群觅食中常见,可通过其高亢的颤音鸣叫识别。

外形特征:雄鸟具有棕色前额和上眼睑,红色冠羽和顶羽,黑色边缘环绕冠羽;眼上至颈侧白色眉纹,黑眼纹至颈后,宽阔白色颊纹延伸至颈侧至胸侧;薄黑髭纹,后部加宽,沿上胸下降;浅色下巴和喉咙,中央小黑点线从喙基部至喉下部更宽更密;颈后和上披肩黑色;余上体橄榄色带强金色调,黄色羽尖,有时带有橙色或红色暗示,下背和臀部鲜红;上尾覆羽深褐色,偶尔带橄榄色;二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外缘橄榄黄,其余飞羽深褐色,内缘白色斑点;上尾黑色;下体白色,羽毛不规则黑边和尖端,胸部标记最重,下体较轻,条纹状;下翼棕色,白斑点;下尾棕色,外羽略带黄色;喙短而尖,曲度适中,鼻孔狭窄,颜色黑至深灰褐,基部较浅;虹膜红棕色或棕色,眶周皮肤黑色;腿灰色或棕色,常带绿色调,具三趾。雌鸟冠羽和顶羽黑色,带白色条纹。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胸部更黑棕色,带白斑,下体更模糊的条纹,眼睛灰暗,雄鸟黑前额和冠羽,红色顶羽,雌鸟淡色冠纹更点状。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可变音符,飞行时“kowp-owp-owp-owp”,栖息时单或双“kow”音,遇敌时鼻音“wicka”-like叫声,展示时发出持续刺耳“churrrrrrrr”或“ka-di-di-di-di-di-di”,比D. rafflesii更快。

生活习性:栖息于潮湿的次生林、开阔的落叶林地、灌木丛和红树林,也出现在柚木林和海拔较高的松树林。偏好槟榔和椰子种植园、耕地、花园、公园和高尔夫球场。一般分布在低地,但在大巽他群岛可达1000米,在缅甸达到1530米,在印度高达1700米。以蚂蚁、昆虫幼虫、小型蝎子、蟑螂和其他昆虫为食。成对或混群觅食,全树层活动,偏好树下部,也会检查树冠枝条。主要通过掠取、侧向触及探查觅食,偶尔剥开松散树皮。快速而无规律地攀爬,短暂暂停,有时会捕捉飞行中的昆虫,长距离移动于觅食点间。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地区而异,印度为1-6月,主要集中在2-4月;东南亚为1-10月,泰国从6月开始,马来半岛至7月,婆罗洲4-7月和11-12月。繁殖行为包括竖立顶羽、鞠躬动作、头部摆动;雄鸟向雌鸟献食求偶。巢穴在1.4-10米高的树或树桩中挖掘,大多低于5米,常见于果树或椰子棕榈树中。一窝产2或3枚卵,无确切孵化和离巢时间数据。最长记录寿命为10年6个月。

区别辨识:大金背啄木鸟相比,具有更小的喙,黑色颈背,以及黑色不分割的水平颊下条纹;与小金背啄木鸟的区别在于红色臀部和白色喉咙。与喜山金背啄木鸟的声音辨识最为关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印度西部山地、东南亚各国及部分大巽他群岛。在印度可见于Baluran、Mudumalai、Periyar和Kaziranga国家公园;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越南Nam Bai Cat Tien国家公园;马来西亚Bako国家公园(西萨拉瓦克,婆罗洲);新加坡Sungei Buloh自然保护区;苏门答腊Way Kambas国家公园。

其他:共有六个亚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金背三趾啄木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