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啄木鸟(英文名:Syrian Woodpecker,学名:Dendrocopos syriac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别称源自首次描述时的采集地——黎巴嫩山。分布广泛,自东南欧至伊朗南部,近年来其分布区进一步向西北欧扩展。该鸟以开放林地、果园和公园为栖息地,依赖老树觅食和筑巢。
外形特征:叙利亚啄木鸟体长约23厘米,重55-82克。雄鸟头部具奶油色鼻羽簇,上额白色至淡奶油色,黑色冠顶(偶尔可见零星红羽),中央后冠及颈背红色,其余头部白色,眼上细线及颈侧黑色条纹明显。上体暗黑色,肩部有大白色斑点,翼覆羽部分白色,黑翼带有三大白色斑点形成翼带。尾羽上部黑色,外羽具少量白点或白尖,次级飞羽有时可见一白点或条纹。下体白色至淡奶油色,腹部至尾下覆羽转为粉红色至红色,侧腹常有淡淡灰色斑纹或条纹。喙几乎笔直,长而凿状,暗灰至蓝灰色,基部下颌较浅。虹膜红棕色,腿灰色带蓝、棕或橄榄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颈背无红色。幼鸟色泽稍暗,上胸可能有粉红色羽毛,两性均有黑色边缘的红色冠顶,颈黑色。
鸣叫特征:常见叫声为单个‘kewg’音(更似‘püg’或法语中的‘duc’),有时在巢穴受惊时快速连发。亦发出响亮的‘kweg-kweg kriririrrrr’声和系列清晰的‘kweek’音,后者在求偶期间尤为显著。鼓翅声主要由雄鸟发出,加速滚动,长度可达大斑啄木鸟的两倍。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放地带的林区,包括各种种植园(如橄榄、核桃、鳄梨)、葡萄园、路旁树木、住宅附近树群、森林边缘、公园和花园。夏季至海拔700米,保加利亚和中安纳托利亚可达1000米,伊朗南部高达2700米。食物包括昆虫(如甲虫、蚂蚁、鳞翅目幼虫)、蜘蛛、空中昆虫、坚果、种子、果实(如杏、李子)、樱桃肉、桑葚、树莓和其他水果。春季和秋季,会取食树液。单独或成对觅食,从地面到树冠皆可见其踪迹,近半数觅食活动发生在较低层次。跳跃于地面,迅速进行树上觅食。随季节变化,冬季更多在树冠觅食,繁殖季则灵活选择栖息地。主要通过摘取和探查获取猎物,常在空中捕食。使用砧板处理大型昆虫、果实和坚果。覆盖较大距离往返觅食地点与巢穴之间。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4月中旬至5月,偶尔持续至6月。繁殖行为包括侧面摇摆展示和空中追逐。巢洞由双亲共同挖掘,主要由雄鸟完成,通常位于树干或大枝1-6米处,使用多种树种,偶尔在电杆等结构。巢洞直径平均3.5厘米,深度约20厘米,旧巢有时被重复使用。每窝产卵3-7枚,通常4-5枚,由双亲轮流孵卵,孵化期9-11天。双亲喂养雏鸟并共同清理巢穴,育雏期约20-24天。雏鸟出巢后两周内仍由父母陪伴。
区别辨识:与大斑啄木鸟相比,叙利亚啄木鸟头部白色更多,尤其是前额更广泛,尾部白色较少,红颈斑更大,上体颜色较暗,腹部粉红色而非红色,鼻羽簇淡色。雌鸟与雄鸟的主要区别在于缺乏颈背红色。幼鸟色泽稍暗,上胸可能有粉红色羽毛,两性均有黑色边缘的红色冠顶,颈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大部分分布区内普遍且数量较多。欧洲估计有约17万对,罗马尼亚至少有8万对,保加利亚至少有3万对。土耳其种群估计为1万至10万对,可能接近下限。密度低于大斑啄木鸟;最高密度出现在果园和葡萄园,约为0.5-1对/100公顷。自19世纪晚期以来,分布区显著扩张,最初局限于东地中海,后经巴尔干半岛扩散至中欧,向东至乌克兰和欧洲俄罗斯。在新殖民地,如波兰东南部,中位数为每巢5枚卵,平均4.4只幼鸟孵化,2.8只成功离巢。在某些商业种植园(如杏树)造成损害,中东地区有时啄食灌溉管道。曾经被视为害鸟遭到猎杀,但近年来一般被容忍。
地理分布:叙利亚啄木鸟分布于东南欧至伊朗南部,近年来其分布区进一步向西北欧扩展,包括奥地利、捷克、波兰、乌克兰、西南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土耳其、黎凡特国家、埃及东北部(东北西奈)、伊拉克北部、高加索、伊朗北部、西部和南部。在中欧,低地至海拔700米;在保加利亚和中安纳托利亚可达1000米;在伊朗南部高达2700米。
其他:在以色列,叙利亚啄木鸟攻击聚乙烯灌溉管道,造成水压下降,影响灌溉效率。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叙利亚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