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啄木鸟(英文名:Bearded Woodpecker,学名:Chloropicus namaqu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Chloropicus的鸟类。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黑色的面部条纹和红黑相间的头部,雌雄差异明显,雄鸟的后冠呈红色。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的广阔地带,包括安哥拉、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常见于大型树木的开放林地。
外形特征:体长24-27厘米,体重61-89克。雄鸟具有黑色前额和前冠,带有小白点,后冠红色,有时边缘泛黄;雌鸟相似,但头无红色,嘴略短。上体橄榄灰至棕黄色,具细白横纹;下体橄榄灰,下部偏棕色,皆具白横纹。幼鸟上体泛绿,横纹更散乱,眼色灰或棕,两性均有红冠斑,常带白点,有时红扩展至颈背。
鸣叫特征:发出急促的‘kwip-kwip-kwip’叫声,以及特有的持续约5秒的鼓声,开始快速而后减缓。
生活习性:偏好大型树木的开阔林地,如干枯的草原、河流边的森林边缘和高大的金合欢树。独居或成对活动,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食,尤其偏好蛀木甲虫和其幼虫,偶尔捕食小型蜥蜴。在死树上挖掘寻找食物,覆盖范围广泛,能在单一地点长时间停留。
生长繁殖:繁殖期可能在6月至10月间,筑巢于树干死木部分,入口较大,高7.5厘米,宽5.5厘米,可能重复使用。一窝通常产2-4枚蛋,平均3枚,双亲轮流孵卵,孵化期13天,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留巢期约27天。
区别辨识:与金冠啄木鸟的区别在于栖息环境、下体斑点而非横纹,以及雄鸟后冠的黄色斑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等国。在索马里,常见于季节性河流边的高树和草地中的大树群。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须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