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他啄木鸟(英文名:Sunda Pygmy Woodpecker,学名:Yungipicus moluccensi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Yungipicus的鸟类。属于啄木鸟科。体型较小,长约13厘米,分布于马来半岛、Greater和小巽他群岛,包括Brunei、Indonesia、Malaysia和Singapore。适应性强,常见于多种生境。
外形特征:该鸟头部灰褐色,具黑色耳羽,两道宽而灰白的条纹向颈部逐渐变窄。上体灰褐色,翼端白色,形成条纹状外观。尾巴短,黑褐色,带有白色横带。脸和喉部白色,向下渐变为污白色的下体。上胸棕色条纹,至腹部减少。翅膀下覆羽白色,微带淡棕色。两性异形,雄鸟有橙红色冠羽,雌鸟无。
鸣叫特征:其叫声为快速高音颤音‘kikikikikiki’,亦发出类似‘trrrrr-i-i’和‘chiep-chiep-chiep’的呼叫声,敲击声约每分钟7滚,单个敲击快速有力,音调均匀,持续约1秒。
生活习性:常栖息于轻落叶林、次生林、竹林、靠近农田的树木、村庄附近的高树、旧种植园,偶尔出现在公园和花园,沿海灌丛和红树林,尤其是分布区东部的Casuarina树。主要在半常绿森林和小巽他群岛的低山森林活动,通常在低地,有时可达海拔2200米。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马来西亚半岛的3月至8月,巽他群岛为4月至7月,也有记录到10月。在离地面4.5米处(范围2至14米,大多4至10米)的小枯枝下方挖掘巢洞,入口直径约3.3厘米。产卵2至3枚,孵化和离巢期详情未知。
区别辨识:与星头啄木鸟相比,巽他啄木鸟体型更小,前额颜色更深,面部斑纹更实,下体条纹更重。雄鸟幼鸟的颈背橙红至红色比成年鸟更为广泛。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局部常见。随着森林开垦,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尤其在森林碎片化加剧的地区。分布于多个保护区,如新加坡的Sungei Buloh自然公园、苏门答腊的Way Kambas国家公园、婆罗洲的Bako国家公园、爪哇的Baluran国家公园和巴厘岛的Bali Barat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来半岛、Greater和小巽他群岛,包括Brunei、Indonesia、Malaysia和Singapore。
其他:曾与视为同种,但近期研究将其分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巽他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