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拟啄木鸟

Brown Barbet Caloramphus fuliginosus

褐拟啄木鸟(英文名:Brown Barbet,学名:Caloramphus fuliginosus),是䴕形目拟啄木鸟科褐拟䴕属的独特鸟类。体型中等,约17.5厘米长,体重介于38.5至47.7克之间。以其巨大的喙和鲜红的腿脚著称。分布于婆罗洲的低地和山脚森林。

外形特征:雄鸟上部呈棕色,下部为灰白色,喉部及上胸部为脏橙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喙色较浅。幼鸟色泽较为暗淡,头部和喉部颜色较淡,缺乏成鸟的羽毛细节,有时背部和翼覆羽边缘略带淡红色,全身羽毛较为松散。不同亚种间存在细微差异,如tertius亚种头部颜色更淡,喉部的橙粉色仅延伸至胸上部。

鸣叫特征:发出尖细而嘶哑的‘pseeee’叫声,通常连续出现,被描述为刺耳、尖锐且重复。群内的成员会不停地彼此呼唤。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脚的原始森林、河岸林、泥炭沼泽森林、次生林、红树林、沿海植被、树木密集区和可可种植园,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1500米(萨巴州)和1220米(砂拉越),但一般在750至900米以下。以水果为主要食物,但具体饮食和觅食行为的详细信息尚不清楚。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性不明显,从12月至10月均有繁殖迹象,如处于繁殖状态的标本和喂养幼鸟的行为。社会性繁殖,多对会在同一棵树(活树或死树)上筑巢,巢穴通常位于1至10米的高度,偶尔高达20米,建于树桩或树枝上,或在树蚁或白蚁巢中。巢寄生现象疑似存在,但具体数据未知。

区别辨识:通过其巨大的喙、短尾和棕色的上部羽毛进行识别。雄鸟与雌鸟的喙色不同,雄鸟为深灰色,雌鸟为淡色。与同属其他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外形特征和叫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大部分分布区内相当常见。适应多种生境,出现在多个保护区,如砂拉越的Bako、Gunung Mulu和Similajau国家公园,以及加里曼丹的Sungai Wain保护林、Gunung Lumut保护林和Tanjung Puting、Gunung Palung和Kutai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婆罗洲,包括低地和山脚的森林。

其他:自1973年以来,由于栖息地丧失,已失去约一半的连续栖息地。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拟啄木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