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拟啄木鸟(英文名:Black-browed Barbet,学名:Psilopogon oorti),是䴕形目拟啄木鸟科火簇拟䴕属的鸟类。体型略小的亚洲拟啄木鸟,分布于马来半岛山区和苏门答腊岛的亚热带森林中,主要栖息于海拔600至2,000米处。其头部拥有独特的蓝红黄黑四色组合,是该物种显著的外部特征之一。IUCN将其列为最低关注级别。
外形特征:马来拟啄木鸟长约21.5厘米,体重约为62克,整体呈绿色,头部色彩丰富,具有黑色眉毛,蓝色脸颊,黄色喉部带蓝色边缘,红色点缀额头、喉部及颈侧。雌雄差异不大,仅在标本中观察到雄鸟可能有红色或橙红色眼睛。亚成鸟颜色较为暗淡,红色部分更小且模糊。
鸣叫特征:马来拟啄木鸟的叫声为tok?tr?trrrrrt的呼唤,约每分钟20次,重音落在第三个音节,形成连贯的三音节短语。
生活习性:马来拟啄木鸟是典型的冠栖拟啄木鸟,常栖息于海拔1,000至2,000米的亚热带森林中。它们主要以水果为食,辅以昆虫,尤其在繁殖季节会增加昆虫的摄取量。活动范围主要在树冠层,偶尔会降至较低位置。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苏门答腊为2月至11月,在马来半岛为3月至6月。它们会在树干上挖掘巢穴,通常位于地面以上2至10.5米处,具体繁殖细节未知。
区别辨识:马来拟啄木鸟与其他拟啄木鸟的区别在于体型略小,黑色眉毛,蓝色脸颊,黄色喉部带红点。在中国,原分布于海南和广西的亚种已被分立为黑眉拟啄木鸟,而原分布于台湾的亚种被归类为台湾拟啄木鸟。
保护现状:IUCN:LC(最低关注级别)。马来拟啄木鸟在其分布范围内常见,尤其是在苏门答腊。然而,关于其种群和繁殖生物学的信息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在多个保护区可见,如Kerinci-Seblat国家公园和Sungai Penuh保护区。
地理分布:马来拟啄木鸟分布在马来半岛山区和苏门答腊岛,通常在海拔600至2,000米的亚热带森林中,包括蒙塔纳和上层龙脑香林。在苏门答腊,高度分布通常在600米以上,在马来半岛则从750米起,最高可达2,400米。
其他:马来拟啄木鸟在历史上曾被归类于不同的属名,如Bucco和Megalaima。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表明,该物种属于Psilopogon属,与火簇拟啄木鸟同属一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马来拟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