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簇舌巨嘴鸟(英文名:Black-necked Aracari,学名:Pteroglossus aracari),是䴕形目巨嘴鸟科簇舌巨嘴鸟属的鸟类。属于中型攀禽,外形类似犀鸟。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和东部,包括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此鸟以黑色头部、橄榄绿背部和双色喙著称,喙上方淡色下方黑色。
外形特征:成年黑颈簇舌巨嘴鸟体长43至46厘米,体重介于177至325克之间。雄鸟和雌鸟的羽色和喙色相同,但雌鸟的喙较短。头部、颈部和喉部呈黑色,耳羽呈栗黑色。上体主要是绿色,臀部鲜红,下体黄色,下胸部有一宽大的红带,大腿绿褐色。喙的上半部象牙色,下半部黑色,基部有一条垂直的白色线。幼鸟的黑绿色羽毛比成鸟暗淡,红色和黄色部分颜色较浅,喙色偏棕色,没有‘牙齿’状的结构,也没有白色的基部线条。
鸣叫特征:黑颈簇舌巨嘴鸟的常见叫声为'tsee-eet'到'sneet',有时延长为'tseeeeeee-it',也会发出像是'bdd-dddit'的响声,可能是叫声或是喙碰撞的声音。
生活习性:黑颈簇舌巨嘴鸟栖息于多种半开放的景观,包括湿热森林、沙丘森林、次生林、木地、cerrado、草原中的画廊森林以及果园(如木瓜)。它们在低地森林的边缘和空旷地带活动,高度多在海平面至约600米,但在委内瑞拉和东南部地区可达更高海拔。这种鸟以群居形式生活在小群中,数量可达六只,偶尔更多,它们主要以各种水果为食,偶尔捕食昆虫,甚至幼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大部分地区为11月至8月,南部地区则为9月至2月。成对繁殖,繁殖期间的展示行为包括摇臀、甩头、鞠躬和翘尾。巢建于旧啄木鸟洞中,有时会自行挖掘。每窝产卵2至4枚,由双方共同孵化,孵化期16至17天。刚孵化的雏鸟裸身、灰色,坐在跗跖垫和泄殖腔上。雏鸟由双方父母喂养,有时父母会在接近巢穴时反刍食物,幼鸟约在40天左右离巢,之后家庭群体会离开巢穴。
区别辨识:与栗耳簇舌巨嘴鸟相比,黑颈簇舌巨嘴鸟的头部至上胸和上背几乎全黑,喙更白,少橙黄色,上喙较少黑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喙较短。幼鸟的羽毛颜色暗淡,红色和黄色较淡,喙色偏棕色,没有明显的‘牙齿’状结构和白色的基部线条。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黑颈簇舌巨嘴鸟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和东部,包括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和委内瑞拉。在低地森林中,它们通常在海拔600米以下活动,但在委内瑞拉和东南部地区,它们的分布可高达1000米。
其他:黑颈簇舌巨嘴鸟在一些地方被猎杀,曾经有人一天内猎杀了150只个体。尽管如此,它们在多个保护区中得到保护,例如委内瑞拉的Imataca森林保护区和El Dorado,以及巴西的Rio Doce州立公园、Sooretama生物保护区和Parque Estadual da Pedra Talhada。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颈簇舌巨嘴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