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尾鹟䴕(英文名:Green-tailed Jacamar,学名:Galbula galbula),是䴕形目鹟䴕科鹟䴕属的鸟类。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北部区域。其显著特征为金属光泽的铜绿色上体和胸带,蓝绿色的尾巴,以及红褐色的腹部。通常以独行侠或小群体形式出现在次生林、河岸边缘和受干扰的生境中。
外形特征:绿尾鹟䴕体型约为18至22厘米,体重介于18至29克。雄鸟拥有闪亮的金属铜绿色上体和胸部带纹,头部两侧颜色略显蓝色,黑色的初级飞羽,蓝绿色的短而圆的尾巴,黑色的下颌,白色的喉咙(有时点缀着绿色斑点),红褐色的下体和翅膀下方覆羽,尾下的羽毛呈暗色并带有蓝色调。喙长且细,全黑,眼睛深棕色,裸露的眼环呈黑灰色,脚部棕黄色,爪子黑色。雌鸟相似,但喉部和下颌为浅黄色,下体颜色稍淡。幼鸟描述未详。
鸣叫特征:绿尾鹟䴕的鸣唱为加速的‘peeo peeo peea pee-pee-pee-pee-pe-pe-pe-e-e-e-e’e’e’e’,以尖锐的颤音结束。叫声为经常重复的‘peep’或‘peer’,有时成对或连续发出,但不会以颤音结尾,偶尔也会发出‘daw-dit-dot-dit’的声音。
生活习性:绿尾鹟䴕栖息于次生林、河岸边缘和受干扰的生境,如湿润的森林边缘、沼泽地、咖啡种植园,常在开阔的树林、草原和灌木丛地带,沿着溪流和河流,以及轻度森林覆盖的沙质山脊活动。它们通常在树的低层到中层位置停歇。它们主要以飞行中的昆虫为食,如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昆虫,以及蜻蜓目昆虫,包括蟌蜓和龙虱科昆虫。绿尾鹟䴕通常成对或单独停在显眼的枝条上,从那里飞出捕捉飞行的猎物,然后返回相同的栖息处处理和食用猎物。
生长繁殖:绿尾鹟䴕的繁殖期在委内瑞拉为2月至3月,在苏里南为5月至6月和8月,在巴西为4月和9月。它们会在低矮的土堤或树木上的白蚁丘中挖掘洞穴作为巢穴。关于每窝产卵数、孵化期和离巢期的信息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绿尾鹟䴕与同属的棕尾鹟䴕在接触区域通常彼此排斥,生态位不同。绿尾鹟䴕更倾向于河流环境和丘陵地带,而较为罕见的棕尾鹟䴕则与广阔的草原相关联。两者的分布范围在委内瑞拉南部呈邻接状态,绿尾鹟䴕常见于森林覆盖的丘陵,而棕尾鹟䴕则占据相邻的干燥草原。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绿尾鹟䴕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北部区域,包括哥伦比亚东部的Vichada和Meta省,委内瑞拉南部和东部,圭亚那群岛和巴西北部,南至马德拉河和塔帕若斯河下游。
其他:绿尾鹟䴕在整个分布范围内普遍常见,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委内瑞拉南部的河流谷地。它是苏里南沿海最常见的jacamar种类之一,且在多个保护区中被发现,如委内瑞拉的伊马塔卡森林保护区和埃尔多拉多,苏里南的沃尔茨伯格-雷利瀑布保护区,以及巴西的塔帕若斯国家公园。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绿尾鹟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