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鱼狗(英文名:Crested Kingfisher,学名:Megaceryle lugubris),是佛法僧目翠鸟科大鱼狗属的鸟类。又名: 花斑钓鱼郎,此鸟种以粗壮体型、显著的冠羽和黑白相间的羽毛著称。分布于远东地区,自阿富汗东北部至越南中部和日本,常栖息于山麓、小山丘或平原森林中的清澈河流与溪流旁。
外形特征:冠鱼狗身长38至43厘米,体重230至280克,拥有独特的大型身躯与长冠羽毛。成年雄鸟头顶有白色眉斑,冠羽黑灰带白点,两片短白羽在竖立时形成特色;颈侧有黑底白点的颈环,背部黑白色条纹密集,尾巴黑色伴以6至8道白条,下体白色,胸带混有黑点和红橙色羽毛,两侧有灰色条纹;喙基部淡蓝,尖端微黄;虹膜深棕色;腿脚暗橄榄灰。雌鸟相似,但胸部无红褐色,翼下覆羽呈鲜艳粉肉桂色。幼鸟似雌鸟,颈部、胸部、侧腹及尾下覆羽泛淡红褐色。
鸣叫特征:飞行中发出响亮的“ket ket”声,亦会发出深沉的‘ping’音,配对鸟儿间有低沉的嘶哑叫声,以及嘈杂的磨擦声。
生活习性:偏好位于森林山区或山麓的湍急河流,基底为岩石或砾石,偶尔出现在宽阔的河流口。在日本和喜马拉雅山脉,冬季会向低地迁移以避开冰冻河流,但在北海道的热泉周围,部分鸟群全年驻留。在香港曾为繁殖鸟,现仅作为迁徙过客。食谱主要包括15至18厘米长的鱼和淡水蟹,从高处俯冲入水捕捉猎物,偏好湍急水域,捕食较大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尼泊尔为3月至6月,在中国为4月,在日本为4月至7月。单个领地可能覆盖4平方公里。在垂直的河岸挖掘巢穴,通常选择沙质、至少2米高的位置,距水源可达1.5公里;巢穴由双方共同挖掘,长度2至3米,宽10至15厘米,末端扩展成30至50厘米宽的巢室;在喀什米尔,一对鸟在20小时内挖掘了1米长的隧道。每窝产卵4至7枚,通常4至5枚,仅雌鸟孵卵,幼鸟在约4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斑鱼狗相比,冠鱼狗具有更大的冠羽和缺失的白眉纹,是主要的辨识特征。雌雄个体区分较为困难,主要通过冠羽的大小和颜色差异识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某些地区广泛且常见,但20世纪在北海道和香港的数量急剧下降,原因可能是森林砍伐和人类干扰。
地理分布:冠鱼狗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部印度、孟加拉国、北印支、东南亚及日本的山河与山麓地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广泛分布。
其他:与普通翠鸟在共存区域的生态位分化明显,偏好更快流速的水域,从更高位置潜水,捕食更深水域的较大猎物。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冠鱼狗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