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美洲咬鹃

Black-headed Trogon Trogon melanocephalus

黑头美洲咬鹃(英文名:Black-headed Trogon,学名:Trogon melanocephalus),是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美丽的中等体型黄色腹部咬鹃,活跃于热带低地森林,分布自墨西哥南部至哥斯达黎加北部。其显著特征包括黑色上身、蓝色眼环和尾部下方带有大块白色标记。

外形特征:雄雌均有完整的蓝灰色眼环,尾部下侧有白色大块斑纹。雄鸟头部、颈部和胸部为均匀的黑色或石板黑色,背部和上翼覆羽呈亮金属蓝绿色到金绿色。雌鸟颜色相似但整体较暗淡,上身为深石板灰黑色,缺乏雄鸟的虹彩光泽。幼鸟尾部大部分为暗黑色,翅膀上有更多白色斑点。

鸣叫特征:以响亮的加速连发‘咯咯’声著称,类似鼻音更重的横斑蚁鵙歌声。

生活习性:偏好开放生境,如种植园、次生林、河岸林和季节性落叶森林。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多种森林类型中活动,包括热带湿润和干燥森林。主要食物为果实和节肢动物,尤其喂养雏鸟时以大型毛虫和其他大型昆虫为主。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至7月,巢穴位于白鼻白蚁(Nasutitermes)的大型树栖蚁丘中,由一对伴侣共同挖掘。每窝产卵数量通常为三枚,双亲轮流孵卵约17至19天,雏鸟约在孵化后16至17天离巢。

区别辨识:与其他黄色腹部咬鹃明显不同,具有全黑尾羽宽端白色和暗色眼睛与浅蓝色眼环。雄鸟上体光泽蓝黑色,雌鸟上体为暗石板灰色。与纹肩黑唐纳雀斑尾美洲咬鹃相比,后两者尾羽具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东南部至哥斯达黎加北部,包括伯利兹、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和尼加拉瓜。

其他:在适当的栖息地中常见,种群数量稳定,能适应牧场、森林边缘和退化生境。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头美洲咬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头美洲咬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