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氏石鹑

Nahan's Partridge Ptilopachus nahani

纳氏石鹑(英文名:Nahan's Partridge,学名:Ptilopachus nahani),是鸡形目齿鹑科石鹑属的鸟类。传统上归类于雉科的鸟类。然而,现代分类学研究显示,与石鹑亲缘关系更近,可能与齿鹑科一样,是仅存于非洲的代表之一。分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和乌干达西部的热带雨林地带。

外形特征:纳氏石鹑体长约25厘米,属于小型陆栖鸟类。其显著特征包括红色的眼环、腿和喙基,上体呈褐色,而下体和头部则为黑白相间的条纹。

鸣叫特征:该鸟的领地鸣叫为一系列悠扬的哨音,音量逐渐增强,音节变为双音节,结尾处音调陡升,持续时间约5至20秒,通常在早晨7:30到8:30之间听到。

生活习性:栖息于密集的原始森林,偏好河流或沼泽地带,尤其喜欢有自然空隙和较干燥河岸的地方,海拔可达约1500米。以昆虫、小软体动物、嫩芽、种子和球茎为食,通过扒开枯叶寻找食物。通常结成六只左右的小群体,偶尔多达八只。

生长繁殖:繁殖期似乎全年都有,但主要集中在1月至3月和8月至11月。可能实行一夫一妻制。已知的巢穴位于树洞中,离地面1米高,或在树根间,由藤蔓或寄生植物遮掩,每窝产四枚淡粉色带淡棕色或紫色斑点的蛋。

区别辨识:与Latham的法兰科林相似,但可通过部分红色的喙、红色的裸露面部皮肤和红色而非黄色的腿加以区分。与鳞法兰科林也有几分相像,但体型更小,具有红色的裸露面部皮肤和明亮的白色下体标记。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总数量估计在50,000至99,999只之间,因栖息地丧失和狩猎而被认为正在减少。

地理分布: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和乌干达西部的热带雨林中,包括Bugoma、Kibale和Mabira森林保护区,以及Semliki谷地的Virunga国家公园。

其他:纳氏石鹑在某些地区被视为不祥之兆,其在村庄附近出现预示着人类死亡的征兆。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纳氏石鹑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