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棕雨燕(英文名:African Palm Swift,学名:Cypsiurus parvus),是雨燕目雨燕科棕雨燕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的雨燕,与棕雨燕非常相似,曾一度被误认为同一种。该物种分布广泛,常见于非洲热带地区,可能因华盛顿棕榈树的栽培而数量有所增加。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保育状况评定为'最低关注'。
外形特征:体长约16厘米,包括长达9厘米的尾部。体重介于10至18.1克之间。外观呈灰褐色,体态纤细,具深叉长尾,飞行时尾部常紧闭,看起来如同针状。上体较淡,头部及翅膀颜色较深,下体均匀淡色,喉部有条纹。雄鸟的喉咙比雌鸟更白。幼鸟比成鸟有更多红棕色边缘,且缺乏成鸟的长尾羽流苏。不同亚种在色泽、大小及尾部形状上有细微差别。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金属般高音的叫声,单独或与同类同步发声,声音为“tre-tit-tit-tit-tit-tit-tit-tit”。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生境,包括灌木林、沿海灌木丛、城镇、村庄、耕作区、森林边缘和空旷地带,海拔从海平面至1800米,偏好低地环境。以昆虫为食,包括苍蝇、蚂蚁、白蚁和甲虫等。白天活跃,尤其在黄昏时分与微蝙蝠共享觅食时间。
生长繁殖:繁殖期全年皆有可能,主要在温暖月份。巢穴通常建于棕榈叶下,使用种子绒毛、软羽毛和唾液粘合。每窝产卵数一般为两枚白色卵,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约20天,雏鸟在31至33天左右离巢。
区别辨识:与其它雨燕相比,其尾部更长更细。幼鸟与成鸟的区别在于尾羽长度和色泽差异。不同亚种在体型、色泽和尾部形态上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包括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也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适应能力较强,能利用人造结构如桥梁和屋顶作为巢址。在一些地区,如南非,其分布范围可能正在扩大。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棕雨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