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嘴金丝燕

Himalayan Swiftlet Aerodramus brevirostris

短嘴金丝燕(英文名:Himalayan Swiftlet,学名:Aerodramus brevirostris),是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的小型鸟类。常见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和东南亚地区。以灰褐色为主色调,腰带为浅灰色,尾羽呈方形,与家燕相似但无剪刀状长尾。在分布区域内是唯一的金丝燕种类。

外形特征:体长13-14厘米,体重12.5-13克。头部略暗,上体及翅膀、尾羽表面呈黑褐色,腰部为灰褐色并带黑色条纹,下体为淡褐色,胸后亦带有黑色条纹。嘴短且黑。幼鸟的轮廓羽毛中隐藏着更多白色,腰带定义不明显,胫骨羽毛稀疏。亚种innominatus的腰带颜色更深,rogersi是最小的亚种,与指名亚种相似但缺乏白色胫骨羽毛。

鸣叫特征:发出重复的干燥“chit..chit..”声和拉长的滚筒式颤音。展示飞行时,会发出快速、嗡嗡的音乐般twittering声,音调忽高忽低,混有点击音和吱吱声。

生活习性:偏好高海拔地带,尤其在有树木覆盖的河谷上空飞行。分布广泛,包括农田等多样生境。部分迁徙,冬季向南移动,常见于马来半岛。夜晚和恶劣天气时,会从山区下降到耕地上觅食,尤其喜欢稻田附近的水域。

生长繁殖:繁殖季为4-6月,在印度记录。营巢于垂直岩壁、洞穴或类似结构中,巢由植物材料粘合而成,形状像托架,直径约6厘米,深2厘米,基座厚5厘米。每窝产两枚白色蛋,平均尺寸为21.8毫米×14.6毫米。

区别辨识:家燕相比,无剪刀形长尾,且腰带颜色区别明显。与分布区内的其他Collocalia属金丝燕难以区分,需通过细节如腰带色彩和叫声辨认。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东南亚及爪哇西部。在中国大陆,常见于云南南部等地。

其他:过去曾将亚种rogersi(印支金丝燕)和innominatus(中国金丝燕)视为独立物种,现已确认为短嘴金丝燕的亚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短嘴金丝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短嘴金丝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