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金丝燕

White-rumped Swiftlet Aerodramus spodiopygius

白腰金丝燕(英文名:White-rumped Swiftlet,学名:Aerodramus spodiopygius),是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的小型鸟类。其主要特征是灰色身体,腹部颜色较淡,具有白色的臀部,有时呈现浅灰色。广泛分布于从俾斯麦群岛到萨摩亚的太平洋岛屿,包括美国萨摩亚、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和瓦努阿图。白腰金丝燕习惯昼出夜归,体型小巧,平均体重约为6-8.5克。

外形特征:白腰金丝燕体长10-11.5厘米,体重6-8.5克,尾部分叉深,具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臀部颜色从纯白色到浅灰色不等,喉部常呈暗色。部分亚种如townsendi、desolatus和epiensis下方呈烟灰色。tarsal的羽毛覆盖程度在不同亚种间变化明显,某些亚种如epiensis和ingens具有较多的羽毛覆盖。

鸣叫特征:主叫声为愉快的颤音,通常表现为连续的"twee-twee-chew-chew"或"twee-twee-chrrrr",有时夹杂着拉长的卷曲音符。此外,也会发出重复的干燥"chi-chi-chi"声。已知其在巢穴中通过持续发出点击声进行回声定位。

生活习性:白腰金丝燕栖息于广泛的岛屿生境,从低地到海拔高达1900米的高地,如在新不列颠岛可达1890米,在布干维尔岛可达1600米。在圣伊莎贝尔岛,它们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中出现。它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能够进行群体觅食,或与同域物种一起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瓦努阿图为10月至次年2月;在斐济,首次产卵在9月至10月,大多数幼鸟在1月离巢,但替换巢穴可能延长至2月甚至3月。群居繁殖,巢筑于洞穴中,包括海滨洞穴,或类似环境,有时利用人造结构,或在悬垂岩石下的沟壑中或倒木下。巢由细小的植物物质构成,形状似托盘,中央稍凹。巢的尺寸平均体积指数为52.5立方厘米。每窝产1或2枚白色蛋,孵化期为22-25天,由双亲共同承担孵化和夜间育雏。失去的巢或幼鸟通常在9-14天内得到替换。

区别辨识:纯色金丝燕麦氏金丝燕相似,但体型较小,臀部更浅。通过回声定位能力以及特定的鸣叫声进行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新界太平洋区域,从俾斯麦群岛至萨摩亚,包括美国萨摩亚、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和瓦努阿图。在澳大利亚的种群现被视为独立物种——澳大利亚金丝燕

其他:白腰金丝燕是西部新不列颠最常见的金丝燕种类。然而,在其分布范围的某些地区观察到了数量下降的现象,例如在瓦努阿图,epiensis亚种仅在马洛岛和埃斯皮里图桑托岛的西海岸罕见地出现。在所罗门群岛的圣伊莎贝尔岛上,它们是局部且较为少见的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腰金丝燕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