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尾夜鹰(英文名:Square-tailed Nightjar,学名:Caprimulgus fossii),是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又称加蓬夜鹰或莫桑比克夜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尾部带有明显的方形轮廓,尽管并非完全方形。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及东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木林地带。
外形特征:体型中等,雄鸟体重约54至68克,雌鸟47至77克。上体暗灰褐色,密布灰色斑点;具宽大的棕黄色颈环,翼覆羽深灰褐,布满灰白与淡棕斑点;雄鸟前翅有白色或微黄横带,雌鸟为淡黄色。眼虹膜棕色,喙黑色,腿足肉棕色或黑色。雄鸟外侧五根初级飞羽有宽阔的白色横带,翼内缘白色,外侧尾羽边缘与尖端白色;雌鸟翼带较窄,翼内缘淡色,外侧尾羽边缘与尖端呈淡黄色。幼鸟与雌鸟相似,但颜色更浅且图案更简单。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独特的上升音调的颤音,然后保持平稳,偶尔以单个“wow”音符结束。飞行中会发出一系列短促的‘a-whoow’音节,站立时发出‘whit, joe’声,受惊时发出快速的‘shwip-ip-ip-ip-ip’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放的木林、灌丛、河岸森林、郊区花园、沙质土地近水处。在莫帕尼木林、米奥博木林、城市公园等地活动。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850米。以蛾子、甲虫、蚱蜢、飞蚁、蚂蚁和蝽象为食,通过低空捕猎或从地面或栖木短暂飞行捕捉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因地区而异,如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为9月至12月。可能仅产一窝。巢址通常位于灌木丛或零散草丛间,地面裸露或接近水源。巢中无构造,蛋直接产于枯叶、裸土、沙石上。每窝产1至2枚蛋,椭圆形,表面呈哑光或光泽,乳粉色底,布满棕色斑块与灰色细斑点。孵化期约为14至17天,主要由雌鸟负责。雏鸟半早熟,覆盖着深棕和淡黄绒毛。
区别辨识:与长尾夜鹰和纤尾夜鹰的区别在于其尾部特征,纤尾夜鹰尾部中央羽毛突出,而方尾夜鹰的尾部较为平齐。雄鸟与雌鸟的翼部标记有明显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东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刚果共和国、斯威士兰、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在多个保护区中可见,例如布隆迪的鲁武夫国家公园、马拉维的利翁德国家公园和赞比亚的卡富埃国家公园。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方尾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