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夜鹰(英文名:Blackish Nightjar,学名:Nyctipolus nigrescens),是夜鹰目夜鹰科暗色夜鹰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羽色偏黑的夜鹰科鸟类,其羽色以黑色为主,提供了极佳的伪装效果。偏好栖息于森林边缘的花岗岩裸露处,使得它比许多新热带区的夜鹰更易被观察到。分布范围包括哥伦比亚东部至亚马逊巴西,南至委内瑞拉南部、圭亚那及玻利维亚,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约1200米。由于数量丰富,其繁殖生态比许多新热带区夜鹰了解得更为详尽。
外形特征:暗色夜鹰体型小巧,尾部较短,全身羽毛呈深黑色,密集地布满微小的白色、灰色和淡褐色斑点。喉咙下部两侧有狭窄的白色条纹。雄鸟个体在外侧三根初级飞羽上有小白点,形成展翅时的小白带,尾羽末端有窄白边;而雌鸟则无翅膀和尾巴上的白色标记。雏鸟孵化时覆盖着灰色绒毛。
鸣叫特征:黎明和黄昏时发出沙哑的‘peer!’歌声和‘pip’叫声,这是最常听到的声音。
生活习性:暗色夜鹰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偏好岩石斜坡和森林边缘。活动时间主要在黄昏至黎明,飞行捕食昆虫,白天则在岩石或倒木上休息。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通常在干燥季节的8月至11月间。雄鸟通过竖起尾巴展示白色标记吸引雌鸟。每次产一枚蛋,通常在裸露岩石的凹陷处,偶尔也在光秃的沙地或土壤上筑巢,有时会形成小型松散的群落。
区别辨识:与其他夜鹰相比,暗色夜鹰体型较小,羽色更暗。与委内瑞拉夜鹰相似,但后者体型略大,羽色更黑,雄鸟翼盖上有显著的白色斑点,且分布于较高海拔。与斑翅夜鹰( roraimae)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两性均无红色或黄褐色颈背环,雄鸟的白色翼带更大,尾羽末端的白色部分也更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亚马逊雨林地区,具体而言,从哥伦比亚东部横跨大部分亚马逊巴西,北至委内瑞拉南部和圭亚那,南至玻利维亚,东至巴西东北部和北中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暗色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