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小冠雉

Grey-headed Chachalaca Ortalis cinereiceps

灰头小冠雉(英文名:Grey-headed Chachalaca,学名:Ortalis cinereiceps),是鸡形目凤冠雉科小冠雉属的鸟类。外观类似火鸡,分布于洪都拉斯东部至哥伦比亚北部,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灰头小冠雉身长48至58厘米,体重约490至540克。它们具有较为暗淡的羽毛,上半身为灰褐色,下半部颜色较浅。头部呈深灰色,带有红色喉囊,黑色尾羽末端点缀着淡黄色。亮栗色的一级飞羽在飞行中尤为显眼。幼鸟整体颜色偏棕色,尤其是头部。

鸣叫特征:灰头小冠雉的叫声相对柔和,其歌谣式的鸣叫被描述为快速重复的“cha-cha-lac-ah”。群鸟发出嘈杂的叫声,音似“kloik, kleeuk kraahk”,缺乏规律性和同步性,有时会加速,夹杂着类似母鸡的声音。此外,它们也会发出高声尖叫、尖锐的警报声和安静的咕噜声。

生活习性:灰头小冠雉偏好湿润环境中的茂密灌木丛、次生林、废弃的灌木田地、清澈开阔的森林边缘以及稀疏的森林,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1700米。它们通常以6至12只或更多(最多报道过20只)为一群进行活动,主要在树冠层觅食,偶尔也会落地寻找食物。饮食以果实为主,约占75%,其次是叶片(16.7%)和无脊椎动物(8.3%)。在旱季,它们会在早晨和傍晚前往河流饮水。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1月至5月间,覆盖部分雨季。巢穴由树枝、树叶、草茎、藤蔓碎片和花序组成,形状为宽阔浅平的平台,建于离地面0.9至2.4米高的藤蔓缠绕的灌木、攀缘植物丛或小树上。每窝产3枚淡白色蛋,尺寸约为55.6至61.9毫米×38.1至42.5毫米。孵化期超过22天。雏鸟上部呈暗巧克力色和烟灰色,带有一些肉桂色斑点,下部为肉桂色和白色。

区别辨识:灰头小冠雉与其他同属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灰褐色的头部和明亮的栗色一级飞羽。幼鸟的颜色比成鸟更偏向棕色,特别是在头部,这有助于区分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灰头小冠雉在中美洲的种群估计有10万只,哥伦比亚额外有2万只。尽管在某些地区如洪都拉斯由于过度猎杀数量显著减少,但在尼加拉瓜仍然广泛分布且局部地区数量丰富。在哥斯达黎加,若非遭受严重猎杀则常见。在巴拿马许多地区相当普遍,尽管局部地区已减少,如伊莎德尔雷岛(珍珠群岛)和达里恩省的部分地区,因印第安人大量猎杀而数量下降。在哥伦比亚1986年仍常见。全范围内因食用而被捕猎。能够适应适度的栖息地改变,但在森林砍伐和狩猎压力双重作用下,部分地区已被彻底清除。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从洪都拉斯东部的Mosquitia地区,贯穿东部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大部分地区、巴拿马,直至哥伦比亚的Chocó省。在巴拿马本土及伊莎德尔雷岛(珍珠群岛)均有分布,后者可能由当地印第安人引入。在海拔从海平面到1700米的各种潮湿环境中均可见其踪迹。

其他:灰头小冠雉曾被认为与胸翼小冠雉同种,现已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头小冠雉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