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蛙口夜鹰(英文名:Marbled Frogmouth,学名:Podargus ocellatus),是蛙口夜鹰目蛙口夜鹰科蛙口夜鹰属的鸟类。属于蛙口夜鹰科蛙口夜鹰属,体型较大的夜间活动鸟类,以宽大的‘蛙状’喙和雨林栖息环境著称。与城市和郊区常见的棕蛙口夜鹰相比,其尾巴更长,上喙上方的条纹羽簇更长,腹部花纹更呈斑驳或云纹状。发出独特的下降式、类似火鸡咕噜声的叫声,随后是喙的响亮啪嗒声。
外形特征:体长37至48厘米,体重132至180克(ocellatus亚种)。羽毛颜色变化大,雄鸟背部颜色从暗灰褐色到深赤褐色不等,腹部常带有不规则的白色条纹和深棕色及黑色纵向条纹。雌鸟通常比雄鸟颜色更深,但并不总是能区分。幼鸟描述不详,但据报道为赤褐色,头部和腹部有模糊的白色条纹和暗色尖端,背部和肩部有模糊的暗色条纹。各亚种在大小和色彩细节上有所不同,inexpectatus亚种最为独特,背部有细密的暗色标记和明显的白色翼羽斑点。
鸣叫特征:叫声非常独特,频繁从树上的栖息处发出声音。两性都能发出全套叫声,但频率、持续时间和元素数量存在性别差异。'kerloo'叫声,由4至7个'coo-loo'单元快速重复组成,用于配偶间的沟通,经常由双方以对唱二重奏形式发出。威胁叫声在领土争端中使用,是一系列快速的咕噜声,通常以响亮的机械式喙击结束,这是全年唯一可听到的叫声类型。还有一种安静的'蛤蟆'叫声,用于近距离个体间的沟通。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润森林,包括雨林边缘、高大的次生森林和藤本森林。主要生活在低地,但在澳大利亚记录到海拔高达800米,在新几内亚可达2200米。成年鸟似乎全年在领地内定居。主要以大型昆虫如甲虫和蚱蜢为食,有报道称会吃青蛙。通过从显眼的栖木上浅飞俯冲猎食,通常在离地面几米的森林次生层,捕食地面、树叶、树枝或树干上的猎物,使用喙捕获猎物。较大的或硬质猎物可能被带回栖木上,剧烈敲打后再食用。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8月至12月(至次年2月)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的数据较少,表明繁殖期可能为3月、5月、8月至11月;在布干维尔岛,8月观察到大型雏鸟。筑巢高度3至15米(极少数25米),位于平直的树叉或寄生植物冠部的小而平坦或浅的巢穴。每窝产卵一枚,偶尔两枚。incubation期约为四周。两性共同孵卵和照顾幼鸟,雄鸟白天孵卵和照料幼鸟。巢中雏鸟首次覆盖白色绒毛。通常仅有一只幼鸟从巢中离巢,即使巢中有两枚卵。
区别辨识:与茶色蛙口夜鹰的区别主要在于更长的尾巴和不同的叫声;与巴布亚蛙口夜鹰相比,体型明显更大,鸣唱不同。雌鸟通常比雄鸟颜色更深,但并不总是能区分。inexpectatus亚种背部有细密的暗色标记和明显的白色翼羽斑点,与其它亚种有显著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尽管地理分布广泛,但在澳大利亚的两个亚种因依赖于雨林碎片而引起关注。尤其是plumiferus亚种,由于森林被大规模破坏用于农业、放牧和木材生产,其数量大幅减少,现在成为稀有鸟类,未来需要谨慎监测。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几内亚、周边岛屿以及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北部。在昆士兰州阳光海岸的Conondale山脉被认为是plumiferus亚种的栖息地。物种在亚热带雨林和藤本森林中罕见,海拔从50至800米。当前种群受到土地清理、不当的火灾管理和木材采伐的威胁,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影响构成额外风险。
其他:Rigidipenna inexpectatus,特有于所罗门群岛的四个岛屿,以前被认为是本种的一个亚种,2007年被划分为独立的Rigidipenna属。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云斑蛙口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