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鬼鸮(英文名:Northern Saw-whet Owl,学名:Aegolius acadicus),是鸮形目鸱鸮科鬼鸮属的鸟类。为北美洲小型鸮类,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北部森林及西部山区。偏好有针叶树和茂密林下的环境。虽较为常见,但性格害羞,难以察觉。外观呈棕色和白色交织的图案,前额有白色条纹,下体有锈色斑点。无耳羽,迁徙模式不稳定,数量随年份波动。以响亮、反复的哨声命名,类似锯子磨砺之声,亦能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与较为罕见的鬼鸮相似,但体型更小,前额有条纹而非斑点,下体橙褐色条纹更丰富。
外形特征:小型鸮,雄鸟全长18至20厘米,体重约75克;雌鸟20至21.5厘米,体重约100克。腿短,覆有厚羽毛直至爪部。头部大而圆,无耳羽;脸盘圆形,虹膜黄至金黄色,成鸟中常见金色眼,幼鸟中偶见。翅膀圆形,具10个初级飞羽,尾短。成鸟上体棕色,顶部有白色条纹,背部、翅膀和尾部有白色斑点;面盘上部和两眼间白色,侧面有淡褐色条纹,深褐色和白色交替。两眼间有一簇黑色刚毛状羽毛。下体白色,有宽幅的棕色条纹。幼鸟上体无白色标记(翅和尾除外),胸为棕色无斑,腹淡黄色,脸盘黑褐色,两眼间和上方有显著的Y形白色标记。
鸣叫特征:发出重复的、响亮的哨声,类似锯子在磨石上的声音,此外还有刺耳的上升尖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北美的森林地带,冬季部分个体南迁或向低海拔移动。主要在夜间活动,日间隐蔽于浓密植被中,偏好在常绿树木的树干附近,高度略高于视线水平处休息。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食,如鹿鼠和白足鼠,也捕食小型鸟类、昆虫和其他小型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春季至夏季,筑巢于树洞或旧巢穴中,偏好松树林。雄鸟通过歌唱吸引雌鸟,并在巢址周围藏匿食物。雌鸟产卵后,雄鸟负责捕猎,雌鸟则孵化和照顾幼鸟。每窝产卵4至6枚,白色,雌鸟可能在一个繁殖季内多次产卵。
区别辨识:与鬼鸮相似,但鬼鸮体型更大,面部有白色圆盘边缘为黑色,冠部有斑点而非条纹,白色。幼鸟深褐色,腹部条纹不明显。与山鸺鹠相比,后者体型更小,头部比例较小,尾巴较长,面部圆盘不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包括美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北部。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北方的森林地带,冬季迁徙至美国中部和南部的密集森林。
其他:已知两个亚种: acadicus 和 brooksi,后者特有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海达瓜伊群岛,已被提议作为独立物种——海达瓜伊鬼鸮。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榈鬼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