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脸灰蕉鹃

Bare-faced Go-away-bird Crinifer personatus

棕脸灰蕉鹃(英文名:Bare-faced Go-away-bird,学名:Crinifer personatus),是蕉鹃目蕉鹃科灰蕉鹃属的鸟类。体长约48厘米,重约210至300克,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开阔林地。

外形特征:成鸟前脸至眼后及下巴、喉部几乎无羽毛,显暗棕色;额头与松弛的羽冠为灰褐色带绿色光泽,羽冠长约60毫米;胸部淡绿,背部、翅膀和尾巴呈烟灰色,有轻微鳞状斑纹;上腹部深粉棕色,逐渐变为绿色于尾下覆羽;下翼和尾下部淡绿色;眼棕色;喙、腿和脚黑色。幼鸟羽毛蓬松绒毛状,羽冠暗灰棕色,上部带棕色,胸部绿色大大减少。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双重“kow-kow”声,有时被描述为类似羊群的“go-ah, go-ah”声,通常由群体中的其他鸟儿反复回应,听起来像是狂野的笑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林地、荆棘灌木丛、河岸植被、种植园散树、常绿灌木丛、雪松林和河岸金合欢树。海拔高度从1360米到1850米,南马拉维地区更广泛地分布于开放的莫博姆树丛,包括退化区域有金合欢、刺葵和水黄皮等物种。以单个、成对或最多八只的小群体出现。

生长繁殖:在乌干达南部、坦桑尼亚5月至10月,马拉维北部10月繁殖。一夫一妻制,单独筑巢。巢为浅平台,由松散交织的枝条构成,有时衬以根须和干草,距地面约5米,位于金合欢树叉或顶部。产2至3枚圆形、光泽的白色蛋,大小约42毫米×32毫米,双亲轮流孵化。

区别辨识:白腹灰蕉鹃东非灰蕉鹃相比,容易通过白色颈圈和翅膀、尾巴缺乏白色区分。可能与同域分布的Criniferoides leucogaster和Corythaixoides concolor混淆,后者全身灰色,前者有白色腹部,翅膀和尾巴黑白相间。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的东非大裂谷,从迪雷达瓦和安科伯向南至阿巴亚湖和亚贝洛;乌干达南部、卢旺达、布隆迪、肯尼亚西南部和坦桑尼亚,南至马拉维北部、赞比亚东北部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

其他:历史系统分类中,曾与Crinifer leopoldi视为同一物种,但两者完全异域分布。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脸灰蕉鹃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