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脚绿鸠

Yellow-footed Green Pigeon Treron phoenicopterus

黄脚绿鸠(英文名:Yellow-footed Green Pigeon,学名:Treron phoenicopterus),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俗名: 普通绿鸠,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常见鸟类。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州鸟。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方名称,如Marathi中的Haroli或Hariyal,以及Upper Assam的Haitha和Lower Assam的Haitol。该物种以多种Ficus属果实为食,常结群觅食。适应力强,既可见于茂密的森林,也能在城市绿化区中生存,目前其数量正在增加。

外形特征:成年黄脚绿鸠身长约为33厘米,体重介于226至248克之间。头部顶部、颈背和脸颊呈蓝灰色,前额带有黄绿色,喉咙和颈部为鲜亮的芥末黄色,后颈颜色较暗。背部有浅灰色带,将深黄色后颈与黄绿色上体分开。翼肩有淡紫色斑块,初级和次级飞羽为黑色,边缘泛黄。较大的翼覆羽有黄色边缘。尾羽基部泛黄绿色,其余部分为板岩灰色。除胸部外的下体呈淡蓝灰色,混有黄绿色,侧腹羽毛边缘为白色或黄色。胫骨和上跗跖为黄色,尾下覆羽呈紫栗色,尖端宽大且呈黄褐色。尾巴基部一半为黑色,远端为银灰色。眼周皮肤为淡绿色或淡灰色,喙灰白色、淡灰色或淡绿色,基部较暗,腿和脚为鲜艳的黄色或黄橙色。雌鸟类似但颜色稍暗,肩部的淡紫色斑块较小。幼鸟比成鸟更暗淡和苍白,肩部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淡紫色。

鸣叫特征:黄脚绿鸠的鸣叫声记录不多,其叫声通常为一系列调制柔和的口哨声,有时会发出短暂上升的口哨声,紧接着是一个较长的下降音。

生活习性:黄脚绿鸠栖息于丘陵和山脚平原的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及灌丛中,偏好榕树等果实丰富的树木,偶尔出现在林缘的耕地。它们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形成5至6只的小群,最多可达10余只。清晨和傍晚常在树顶枝头鸣叫,声音为连续的圆润悦耳、抑扬顿挫的哨音,响亮而音调低沉。它们主要在树上活动,偶尔会下到地面饮水或觅食。食物以榕树果实为主,也食用其他植物果实、玉米、谷粒等农作物种子和嫩芽,以及地面上的砂粒和含盐泥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3月至8月,可能每年繁殖两次。求偶活动始于3月,雄鸟通过挺胸、低垂双翅、点头和围绕雌鸟走动等动作,同时发出"咕咕"的叫声。雌鸟以类似动作回应。巢穴简单,由枯枝搭建,呈浅盘状,位于树上的枝杈处。每窝产卵2枚,极少数情况下产卵1或3枚。孵化期为14天,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

区别辨识:黄脚绿鸠与其他绿鸠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黄色腿部和"肩带"般的灰色标记,以及明显的区域变异性,特别是在东南亚和南亚的色彩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洋界,从印度延伸至东南亚,常见于低海拔的森林地带。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部和西南部,多见于雨林及季雨林中。

其他:在中国,黄脚绿鸠曾因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而数量减少,但在自然保护区仍有一定数量。其在中国的保护等级为二级,自1989年起生效。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脚绿鸠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