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鸠(英文名:Crested Pigeon,学名:Ocyphaps lophotes),是鸽形目鸠鸽科冠鸠属的鸟类。一种特有于澳洲大陆的鸟类。除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区域外,冠鸠广泛分布于整个澳大利亚,以其独特的头部羽冠和灰褐色调的羽毛著称。体型长约30至34厘米,常见于草地、灌木丛和林地中,也适应人类居住区如牧场、公园和运动场。
外形特征:冠鸠的体长在31至36厘米之间,体重约150至250克。头部和颈部主要呈浅灰色,特征性的长尖羽冠位于后顶冠,由灰色至黑色的羽毛构成,可竖立或扁平。颈背、肩部、背部和臀部为棕色灰色,逐渐过渡到颈部两侧、肩部和上胸部的粉棕色。上尾覆羽黑褐色,略带绿或紫光泽,末端白色窄边;次级飞羽覆羽灰色,有明显的黑色和粉棕色条纹;大部分大次级飞羽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呈现绿、青铜或紫色光泽,边缘白色;下体浅灰色,两胁和腹部粉棕色。喙灰黑色;眼周有厚实的粉红色眶环;腿和脚粉红色。雌雄相似。幼鸟羽冠较短,羽毛圆钝而非尖锐,整体较暗淡,翼和尾的虹彩较少。亚种whitlocki非常相似,平均体型略小,尾部白色尖端更窄。
鸣叫特征:冠鸠发出重复的、变调的‘whoOow...whoOow...’叫声,有时单个音节作为警报声。在求偶展示时,会发出短促的爆裂声与模糊的吼声交替,‘tok..rrrooh...tok..rrrooh...’。
生活习性:冠鸠原生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轻度林木草原,随着沿海密林的砍伐,其分布范围扩展至农业区和城镇。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除了最干旱和无树木的沙漠以及最密集的森林,都能找到它们。冠鸠似乎过着定居生活,飞行时翅膀快速拍打,随后保持刚性伸展滑翔,拍打翅膀时产生金属般的哨声。它们以种子和叶子为主食,偶尔摄取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在谷物种植区,大量食用散落的小麦。通常在地面觅食,形成5至6只的小群体,但在干旱期间靠近水源可能形成大群。
生长繁殖:繁殖活动全年均可发生,冬季相对较少,4月至7月更为普遍。一对冠鸠一年内可能尝试孵化多达5至6窝。巢为脆弱的枝条平台,一般置于5米高以下的浓密树木或灌木中。每窝产2枚光滑的白色卵,孵化期18至20天。孵化后,雏鸟体重约9.5克,全身被覆棕色上部和乳白色下部的浓密绒羽。13至15天后,雏鸟羽毛丰满,成为成鸟的迷你版,已长出羽冠。人工饲养下,雏鸟离巢时间为16至25天。
区别辨识:冠鸠与冠翎鹑鸠是仅有的两种拥有竖立羽冠的澳大利亚鸽类,但冠鸠体型更大。通过羽冠的形状、色彩以及特定的飞行叫声,可与其他鸽类区分开来。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冠鸠遍布澳大利亚大陆,除了最北端的热带地区和塔斯马尼亚岛,以及最干旱和无树木的沙漠。
其他:冠鸠因欧洲殖民和相关森林清除而受益,以及为牲畜提供的水源,为其创造了更适宜的生活条件。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冠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